課改不適應癥凸顯 個性化課外輔導度身相助
2007-11-19 11:08:11中國財經網
新學期北京高一新生進入新課程試驗階段,對于新課改,學生和家長們又面臨著什么樣的壓力和改變呢,近日新浪考試頻道與學大教育聯合推出“你適應新課改了嗎?”的調查,結果顯示,新課改后,有94.44%的高一學生不適應,有61%的學生不同程度地參加了課外輔導。
據調查數據顯示,高一學生對新課改不適應,主要表現為以下癥狀:自制力差,不會自主學習;在選修課和必修課之間不知如何科學選擇;疲于應付學分,壓力較大;迷茫,把握不好學什么知識。由于課改后的高一新生,三年后就面臨著高考,而三年后的高考方案目前還未出臺,學生和家長為了讓孩子不落后,紛紛寄希望于課外輔導,調查數據顯示61%的學生參加了課外輔導,輔導的學科主要傾向于語文、數學和英語,輔導的目的主要以鞏固孩子的基礎知識為主,在選擇課外輔導機構時主要看重學校的名氣、師資力量和以往的輔導效果。據記者了解,隨著新課改的實施,不少課外輔導機構與新課改接軌,推出了學科模塊課程體系訓練的課程,在市場上頗受青睞。
之所以出現這么多的家長轉投課外輔導尋醫問藥,主要還是因為高考制度始終沒有出臺,如果高考指揮棒不變,教考不分離、招考不分離,依舊以統一高考成績作為唯一標準作為高校錄取學生的依據,學生、家長以及學校老師關注的,仍然是統一高考的重點科目、考試范圍,以及每門課程的具體分值,而對學分制、選修課、社區服務,難以感興趣。
學大教育鄧強院長也對此現象做出了解釋,“新課改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比如說課改后的英語課堂要求學生聽、說、讀的能力加強,淡化語法,但高考要考查大量的語法知識,這學校教學與高考之間的空白就給了課外輔導很多機會。”而對于新課改的不適,鄧強表示,盡管高考新方案還沒有出臺,但新高考仍然實行文理分科以及藝術類或體育類招生錄取卻是肯定的,學生應該盡快樹立文理科意識,除了兼顧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將來的發展方向,更應該將基礎知識打牢。至于要不要參加課外輔導,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癥下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