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壯”的進步與進化
2009-08-28 11:49:09網絡資源
歷史上,三江源曾被稱為生態和生命的“凈土”。然而近些年,由于自然災害和人為因素的影響,三江源地區的生態環境已嚴重惡化。過度放牧、盲目開挖,導致草場退化、濕地消失。生態移民文化素質偏低,缺乏謀生技能的現實又要求當地不得不迫切發展經濟,一些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和環境問題糾結在一起,讓人頗感治絲益棼,無從下手。
2009年夏,中科院組織的一支科考隊來到青藏高原,考察之后,一位研究人員認為:三江源的生態問題不僅是科學問題、經濟問題,還是社會問題、政治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需要周密的科學規劃。
國家相關部委也在研究如何進一步改善三江源生態而同時讓當地百姓致富的方案。國家相關部門也先后派人再次進行了實地考察,而諸多部門的考察結果有可能對項目的后期實施方案進行調整。
七八月份,青藏高原迎來一年中最美好的時節。草木豐茂,花香四溢,牛羊肥美,姑娘們頂著粉紅的頭巾、穿著色彩艷麗的長裙、帶著羞澀的笑意參加各種聚會。雖然天氣哭哭笑笑不由人,時而艷陽高照,時而陰雨淅瀝,總體而言適應并不困難。
每年的這個時候,中國東部城市有條件的人會拉著親朋好友在高原一帶消暑度假,而科學家們也大多選擇此時勘察、采集高原地理生態、地質現狀和環境變化的數據。據悉,青海省西寧市今年大大小小的賓館家家爆滿,青海省政府更希望前往的人們選擇草原生態自駕游,既能幫助推動青海省經濟的發展,也可緩解旅游者食宿緊張的局面。
如今,青海省省會西寧市通往各州縣的公路陸續開通,現代社會的各種文明與進步正沿著這一條條道路以驚人的速度向高原滲透,改變著高原的自然風貌、風土人情和生活方式。2009年夏,《科學時報》記者跟隨中科院一支科考隊來到了高原,短短幾天中經歷了一個又一個意外。“中華水塔”——三江源與想象中全然不同,古樸與現代交相輝映,各種觀念在矛盾沖突中交融,演奏著一曲悲壯的發展樂章。
紅袍、牛仔結伴而行
7月28日,中科院科考隊從西寧出發,索黃河源頭而行。車輛出西寧市不遠,迂回越過幾座山嶺,隨著海拔逐漸升高,道路兩側滿眼盡享碧草地,點綴高寒草原綠色的是白色的羊群和黑色的牦牛,以及少量的氈包。藍天、白云、綠草,動物與人安詳靜謐,似乎和美無垠。
車行約百余公里之后,考察者就迎來了第一個驚喜:“天下黃河貴德清”。人們知道,“黃河”之所以稱為“黃河”,就是因水中泥沙渾濁色黃。可在青海省貴德縣境內,黃河之水清澈透明,幽雅地穿峽谷而行,讓考察者驚嘆,大家忍不住停車拍下母親河脈脈含情的悠悠情懷。
從西寧到三江源源頭所在地——果洛州,科考隊大部分時段行進在一條修建之中的公路上。沒有正式通車的公路原本不會放行,但經過青海省有關部門的特許,中科院考察隊得以借道。一路上,車輛只能顛簸緩行。繞過數重山,從不知名的山頂抵達山腳時,已經下午5時許,近乎清一色的高山草原之后,山腳下突然顯露出另一種黃河峽谷的壯麗:一座賦有濃郁東方宗教神秘色彩的牌坊橫跨山路,上面寫著“雪域高原歡迎您”,下標“拉加鎮”。
我們在鎮子入口處發現,山頂眺望時所看到的建筑群,大多是順山勢一層層梯級而建的方形房子。這些房子并非藏民日常生活起居所用,里面多安裝著金色的旋轉著的轉經筒,呈現出布達拉宮的縮寫場景。有人說,這是許多藏族同胞畢生的追求:他們相信,來世的幸福可由此轉來。
連接著這些建筑群的是一所學校。此刻,三三兩兩的學生正從校門走出來。學生們見到外界的車輛,自有一番打量。這些學生,有的穿著紅袍,據說是已進入寺廟成為僧侶的孩子;有的穿著牛仔褲,據說是與外界有著密切交往的地方干部子女。他們都是藏族同胞的新一代,上同一所學校,學同樣的知識。他們有不一樣的信仰,但卻結伴而行。有考察者借停車之機與幾個學生攀談起來,便贏得了進入高原的第二個意外:翻開這所學校學生的課本,才得知所學內容用藏、漢、英3種文字標注。顯然,這所學校的教育比中國大城市里某些先進的雙語學校提出的要求更高。
考察隊車輛很快穿過在鎮子中跨越黃河的一座大橋,繼續上山前進。山路上,不時遇到騎著摩托車飛馳而過的僧侶。到達山頂,回頭俯瞰這個鎮子,會發現這里還有一家汽車修理店,有幾戶人家門口停著“現代”牌小轎車。這些現代社會的標志性物件告訴我們:“一桿獵槍一匹馬”行走天下時代,在高原已一去不復返了。
美麗的花兒藏隱憂
綿延數千公里的高山草原色彩是單調的,經過數小時行程之后,大家臉上顯露出疲憊和困乏,而此時此刻唯一能讓人眼前一亮、抖擻精神的即是那些草地上搖曳在風中的小花兒。可萬萬沒有料到,科考隊的科學家們一點兒也興奮不起來。這并不是他們對此已習以為常,而是他們深諳其中的隱情。他們只是輕聲地告訴記者,草地上有花兒的區域即是草原牧草退化的地方,雜草成為了優勢品種。花兒的開放警告著牛羊,這開花的草多含毒,不能食用,且花兒越鮮艷毒性越重。高原的賞心悅目就這樣轉化為一聲悲嘆。
“草原在退化”立即涌上了心頭。其實,考察隊途經之處,除了鮮花外,還能看到許多山坡上一塊一塊正在滑落的草地,裸露出黃黑色的沙土。科學家們介紹,如今,三江源出現了不少這種地貌。
當天夜晚9點,科考隊抵達目的地——青海省果洛州。高山上燦爛的陽光在這里消失殆盡。天,下起了雨,氣溫驟然下降。白天穿著短袖衣衫的人,此刻不得不加上羊毛衫等防寒衣服。考察者一天500余公里的路程之后,海拔從西寧的2000多米,升高到高山草甸的5000米,又降低到3800米左右。有人頭暈,有人嘔吐,有人氣喘,甚至有人被送下了山。盡管如此,考察日程仍照原計劃進行。
第二天,科考隊的考司特在地方工作人員幫助下換成了越野車,行進在風雨中。因為果洛州是三江源的核心區域,這里不僅有國家三江源生態保護工程的在建項目,還有科學家建立的各種生態觀測實驗站。
越野車行進一段路程后,科考隊就迎來了第三個意外:豎著兩只長耳朵的小鼠們歡快地在路上或在草地上來往穿梭、蹦跳,見到車輛只是眨眨眼,不慌不忙地自顧自玩耍。有人說,它們早已見多識廣,很樂意與人們分享這世界的空氣、水和陽光。有科學家介紹,三江源地區如今鼠兔密度很大,這仍是草地退化所致。如果草木豐茂,鼠兔反而減少,因為它們在牧草茂密的地方很容易被天敵抓獲。它們的存在不是草場退化的原因,而是草地退化的結果。
當看到這一切,有考察者說:“如果三江源大片草原沙化或者荒漠化,太可怕了,簡直不敢想象!”
車輛很快在一片被鐵絲柵欄圍起來的區域前停下來,天空飄來了幾乎用手摸得著的云霧,中科院西北高原所的研究人員在雨中舉著話筒,對大家講解這里培養的牧草品種和鼠兔的生活習性……
“生態移民”是否淪為“生態難民”?
“三江源的濕地已經消失了。”中科院西北高原生態研究所一位研究員途中告訴記者。
據悉,關于三江源的草場退化、濕地消失的現狀,幾年前“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曾上書國務院,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視。為此,國家為保護三江源生態系統啟動了預算為75億元的工程項目——《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總體規劃》,即在2004年至2010年期間,對三江源18個核心區的牧民進行整體安置。移民涉及牧民55774人,分布在4個藏族自治州的16個縣。規劃共22個項目,包括設計了封山育林、黑土灘治理、鼠害防治、沙漠化治理、能源建設、濕地保護、生態移民、人畜飲水、退牧還草、退耕還林等19個工程建設項目。
中科院科考隊在途中考察了果洛州瑪多縣的移民新村。
果洛州副州長楊英說:“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是追求以生態效益為中心,兼顧社會和經濟效益,從而實現三大效益的協調統一。從2003年,果洛州實施退牧還草、減畜禁牧、生態移民等措施后,退化的草原得到了休養生息,退化趨勢得到遏制,瑪多縣重現千湖之縣的風姿,牧民餐桌上在過去單一的酥油茶、牛羊肉基礎上增加了蔬菜水果,從傳統的靠天養牧向建設養牧轉變,粗放型畜牧業正在向生態型畜牧業轉變。三江源在保護中發展。”
瑪多縣副縣長萬瑪加介紹,瑪多縣是黃河第一縣,黃河在境內流經約300公里,青藏高原著名的扎陵湖和鄂陵湖都分布在這個縣。2003年國家退牧還草生態移民搬遷試點在扎陵湖鄉實施。項目建成了水、電、路配套的生態移民社區,按照“政府引導、群眾自愿”的原則,牧民改變游牧生活方式,減少放牧數量,開始定居在國家投資建造的移民新村,國家每年每戶補貼8000元生活費。但由于后續產業跟不上,牧民平均一家5口人,每戶除去國家補貼外,每年人均收入僅300余元,低于國家貧困戶標準。果洛新村搬遷入戶的189戶,絕大部分是貧困戶,雖然有牧民開始學做生意或其他生活方式,并組織成立了民族服裝加工廠等業務,但離國家期待的“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存在差距,一些移民甚至外租草地繼續放牧維持生計。
在果洛州政府所在地,豎立在公路邊的大型廣告牌上,不是東部城市那樣的產品或公益廣告,而寫著“禁止外地人采挖蟲草”的警示語。他們說,“果洛州僅有不多的藏民依靠采挖或經營蟲草致富,但大部分人生活在半牧狀態,收入微薄”。
研究人員分析認為,牧民絕大多數除放牧外別無從事其他生產活動的技術和經驗,缺乏像農耕民族那樣長期的生產生活資本積累,同時因語言交流困難,難以廣泛開展社會交往,重構新的社會關系,限制了轉產行業和就業空間的拓展。由于缺乏謀生技能,有部分移居到城鎮的牧民青年子女,因文化素質偏低,又不愿意干重體力活,反而為社會治安增加了壓力。由此,三江源移民區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中科院的一位研究員說,三江源的生態問題不僅是科學問題、經濟問題,還是社會問題、政治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需要周密的科學規劃。《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總體規劃》按照生態需求制定,確定了生態恢復的核心區、過渡區等等,但在實施中由行政區劃負責落實,原設計規劃中有的地區難以按照預定規劃減人、減畜,部分區域很難達到預定目標。截至目前,國家75億元的預算投資落實實施約30億元。
據了解,國家相關部委都在研究如何進一步改善三江源生態而同時讓當地百姓致富的方案。這個夏季,除了中科院組織的科考隊再次考察三江源區域外,國家相關部門也先后派人再次進行了實地考察,而諸多部門的考察結果有可能對項目的后期實施方案進行調整。
一場變革已在三江源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