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學生社團建設的誤區
2009-09-23 16:34:08網絡資源
摘要:當前,隨著社會生活的多元化,彈性學制、完全學分制的逐步實施,以及大學生追求個性發展的內在需求不斷增強······
當前,隨著社會生活的多元化,彈性學制、完全學分制的逐步實施,以及大學生追求個性發展的內在需求不斷增強,高校學生社團在創建校園精神文明、繁榮優秀校園文化、構筑學校歷史傳統、拓展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反思當前高校學生社團的現狀,在發展和建設上也還存在一些誤區,主要表現為以下“四重四輕”。
一、重社團管理的規范性,輕社團發展的自主性
為了保證社團發展的規范性,許多高校管理層人為地干涉社團內部事務,對學生社團管得太多太死,結果事倍功半,甚至適得其反。勿庸置疑,學生社團建設的指導思想、發展思路、機構設置、制度設計、考核評估,等等,都需要學校給予引導、督促和幫助,從而使其發展有章可循、有序可行。然而這些并不能成為學校管理機構事無巨細地束縛學生社團發展的借口。殊不知,高校學生社團是以大學生相同或相近的興趣、愛好、特長、信念、觀點或自身需要為基礎而自發成立的志愿型群體。依靠行政手段等方式建立和發展的“社團”,不能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社團。因此,在工作中,我們要注意把社團管理和尊重社團的自主性二者有機結合,更多地應采取鼓勵、引導、激勵等方式,促使社團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我發展,強化自身建設,提升活動層次,增強社團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二、重社團的多元發展,輕社團的學校特色
在“豐富多彩”指導思想的引領下,近年來,科技類、藝術類、文學類、體育類等各種學生社團在大學校園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社團的規模、種類不斷增多。然而多元化發展的背后隱藏著一個突出問題,就是社團的學校特色不夠。許多學生社團不是依托學校的生源特點、專業特點和文化傳統設立的,而是跟著感覺走。這是當前高校學生社團良莠不齊、結構失當、后勁不足的重要原因。當務之急,學校管理層應加強宏觀統籌,構建“多元+特色”的高校社團結構,樹立精品意識,走精品化和內涵發展的路子,打造富有特色的品牌社團。
三、重活動開展的數量,輕活動的創新和實效
許多高校的學生社團活動,片面地強調“意義開掘”,為搞活動而搞活動,對活動的質量和實效往往關注不夠。一是疲于應付,許多社團的活動缺乏整體策劃,缺少創新意識,社團活動多年一個模子,內容單一,形式呆板,常常是虎頭蛇尾;二是為達成某個所謂的“主題”,追求活動形式的華美和熱鬧,搞花架子,實際上卻空洞無物;三是對社團活動的總結和考核總在契合學校管理層的意圖上下功夫,而對其存在和發展的深層價值卻缺少理性反思。誠然,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是實施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窗口,應強調其“意義開掘”,但在活動中應避免“為活動辦活動”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要在理性發展上下功夫,注重活動的質量和實效,要探索建立一套具有社團自身特點的活動機制,使社團活動規范發展、良性發展、可持續發展。
四、重活動的校內陣地,輕活動的校外延伸
近年來,在各大高校社團活動的校內陣地的確建設得有聲有色,從機構設立,到活動開展、評比表彰,社團活動充盈著大學生們的校園生活,成為象牙塔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然而,僅僅把活動的視角局限在校園內部,仍是十分不夠的。一方面,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大學生們不僅僅要在校園里完善知識結構,更應走出校門,到社會的廣闊大舞臺中經歷風雨,在奉獻社會的過程中完善自身的人格塑造;另一方面,學生社團走向社會,可以開拓社團之間交流的渠道,實現社團之間的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可以利用社會的廣闊舞臺和豐富資源,來充實學生社團活動的內涵。事實上,近年來,相當一部分高校的學生社團已經開始走出校園,積極與一些社會企業聯系,利用自身的智力和文化優勢,為企業發展作貢獻,同時得到企業的經費支持,從而使社團活動在更大范圍和更高層次上開展。尤其是一些科技類社團,在積極爭取社會資源的同時,也找到了將自己的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有效途徑,社團和企業雙向受益,形成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