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生活實際問題分析的基本思路
2009-10-11 13:42:42網絡資源
經濟生活實際問題分析的基本思路
1.圍繞資源優化配置和經濟效益提高這一核心問題展開分析。
(1)資源稀缺與人的需求的不斷發展是經濟生活中的主要矛盾。經濟效益是經濟活動的根本出發點。
要提高經濟效益,促進經濟發展,最根本的就是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因此,分析經濟現象,思考經濟問題,都必須著眼于經濟效益的提高,從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入手。
(2)要樹立資源意識。
要注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知識經濟時代,資源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除了傳統的土地、資金、生產資料之外,技術、信息(2003年文綜試題就考了“氣象信息是一種經濟資源”,很多考生答不出這一要點)等都是資源。再如:“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優化人才資源配置是優化資源配置的關鍵性的方面。文化也是重要資源,如:優秀的企業文化構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積淀優秀文化的人文景觀的旅游資源,等等。
附:近年來以資源為主題的試題。
隨著“循環經濟”、“節約型社會”等概念的提出,今年資源問題仍然是熱點。
2003年:氣象經濟。答案要點之一:氣象信息是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
04年第一套:“藍色國土”,海洋資源。答案之一:廣闊的“藍色國土”可以為我國經濟增長提供更多的資源。
04年第二套:能源、電力。問題:分析上述材料中發展電力工業的措施。(資源配置的方式)
04年第三套:土地資源。答案要點之一:農村土地的多樣化開發利用與保護耕地之間的矛盾是威脅糧食安全的主要矛盾。(實質是資源的有限性與需求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
05年北京卷:旅游資源。答案要點之一:“紅色旅游”可以把老區的綠色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結合起來,利用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發展旅游業,增加當地的就業機會和居民收入。
2.運用兩種調節機制。
資源優化配置的要求或表現:一是實現供求平衡(就全國而言,要實現總量平衡);一是資源向優勢生產者(企業和農戶)集中。這就必須合理利用市場調節和宏觀調控兩種機制。
(1)充分發揮市場調節的基礎性作用。
①培育市場主體,尊重其主體地位,使企業、農戶能根據市場信息(面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自主經營。
②加強市場體系建設,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
(2)搞好國家宏觀調控。
宏觀調控的目標: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和衡。
①經濟手段:制定和實施經濟計劃、經濟政策,合理運用經濟杠桿(稅收、利率、信貸、匯率、物價等)
②法律手段:完善市場經濟法律體系,加大執法力度,熟悉、遵守、運用WTO規則和國際慣例。
③行政手段:減少、用好行政審批。
(3)具體分析時,要根據試題要求,分清行為主體,分別進行回答,
如:企業(農戶)應該怎么做,政府部門應該怎么做,等等。
①微觀主體:生產者(企業、農戶等)、經營者、消費者、勞動者、投資人、納稅人等。
②宏觀主體:政府。
(4)市場經濟的共性:經濟關系市場化;企業行為自主化;宏觀調控間接化;經濟運行法制化。
(5)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公有制的主體地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標志;
實現共同富裕,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目標;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
3.發揮三種動力。
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提高經濟效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必須充分利用科技創新、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三種發展動力。
(1)科技創新。——————詳見專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宏觀(國家):完善國家創新體系。(政策、法律、投入……)
微觀(企業):采用先進科技,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引進、消化、吸收等。
(2)深化改革。
體制創新: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諸內容。
制度創新:所有制結構、分配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
管理創新:企業內部管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等。
(3)擴大開放------------注意:(中國與東盟,中國與歐盟……)
完善涉外經濟體制,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面向國際市場,利用國際資源。
4.必須正確處理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四個環節及其相互關系
(1)生產: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區域結構、農業結構……
(2)分配:分配激勵機制、財政稅收、特別是兼顧效率與公平……
(3)交換:市場體系建全、市場法規建設、擴大進出口貿易等。
(4)消費:啟動消費,擴大內需(重點)
例:如何增加農民收入?增收屬于分配問題,從其他三個環節與分配的關系角度分析:
1.從生產方面看:面向市場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科技含量,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05“一號文件”就是基于生產對分配的決定作用,強調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從而從根本上構建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
2.從分配本身看,主要是要調整分配政策:
多予:增加對農業的財政安排,落實各項補貼。
少取:推進稅費改革,減免稅費。
3.從交換方面看:改革糧食流通體制,放活糧食收購市場;整頓農資市場秩序。
5.全面分析構成市場經濟的五個基本要素。
(1)市場主體
(2)市場客體
(3)市場構成
(4)市場法規
(5)政府宏觀調控
6、幾個規則和原則
(1)作為一個理性的投資者,在選擇投資方向時應該遵循四個原則?
①要注意投資的回報率,也要注意投資的風險性。
②要注意投資的多元化。
③投資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己的經濟實力,量力而行。
④投資既要考慮個人利益,也要考慮國家利益,不得違反國家的法律法規
(2)世貿組織的基本原則:非歧視原則、市場準入原則、互惠原則、公平競爭與公平交易原則、貿易政策法規透明原則。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視原則,包括最惠國待遇原則與國民待遇原則。
(3)市場規則:包括市場準入規則、市場競爭規則和市場交易規則。
市場準入規則規定哪些企業、商品可以進入市場;市場競爭規則維護市場的公平競爭;市場交易規則主要對交易方式和行為作出規定。
(4)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系,必須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必須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自己發展的基點。
(5)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按勞分配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兼顧效率與公平。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確立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