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志愿自身定位5要素
2014-05-04 11:33:39北京考試報
北京市東城區教育招生考試中心高招辦 劉佳苗
高考生選擇志愿時的自身定位主要考慮五要素:職業規劃、興趣愛好、性格特征、能力水平、身體條件。
1. 職業規劃定位
所謂職業規劃,就是考生將來準備從事什么職業,把選擇學業與將來的職業對應起來,使自己在高等教育階段的學習服務于今后進入社會從業的發展。
很多考生雖然有自己的理想,也對未來職業發展有所規劃,但落實到選擇志愿時非常糾結,不知道是側重“選院校”還是“選專業”。其實,這要看考生在學業與職業的選擇上側重哪方面定位。如果將來想從事的職業專業性很強、對專業知識要求較高,考生可在專業選擇上多考慮,如醫生、飛行員、會計、IT行業等;如果職業規劃沒有特別強的專業性,或是沒有想好未來從業方向,考生可以側重大學期間對個人綜合素質的培養,在選擇院校方面多考慮。
2. 興趣愛好定位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好”影響人的一生。人在面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時,可以激發出濃厚的求知欲,最大限度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對于自己選擇的學業,學生學習過程中自然會興趣盎然,樂此不疲,學有所成。
2012年,一位考生家長反映:孩子就讀于重點中學,家里在如何選擇高考志愿上產生了分歧。家里是從醫世家,希望孩子能上北京大學醫學部臨床醫學專業,可孩子偏偏心有所系,對經濟學類專業情有獨鐘,想報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專業,對家長的選擇采取拒絕、回避的態度。
我認為,家長替孩子選擇其不喜歡的專業,違背了考生的個人興趣愛好。試想,面對一個自己根本不感興趣、完全不喜歡的專業,怎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深造?
3. 性格特征定位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性格的人適合不同的行業。比如,有的考生天生是急脾氣,活潑好動,家長偏偏讓其選擇學會計專業,就是沒有考慮孩子的性格趨向。
考生只有選擇最符合自身性格特征的學業,揚長避短,才能為獲得一份理想職業創造條件。這也是最佳的選擇。
4. 能力水平定位
這里主要說的是考生學業成績水平定位。學業水平的量化是通過分數來表現的。我們所說的分數是“一模”成績、“二模”成績,同時參照上學期期中、期末成績等,是絕對分值。
雖然考生考前會經歷大量模擬考試練習,但考試過程中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所以考生成績很難確定在一個點上,而是落在一個區域里。考生定位切忌使用絕對分值,而要將分數轉化為位置,也就是考生的學業水平層次。考生學業水平層次決定其選擇志愿的層次,即自身水平定位在一批、二批、三批、專科中的哪個層次上。考生要在能夠達到的層次上選擇最理想的志愿。
現在,社會上主要流行兩種方法,即分差法和排名法。這兩種方法都是要找出考生的相對位置,從而幫助其科學合理填報志愿。實踐證明,如果定位不準,志愿選報不合理,即便分數高,也會高分低錄或落選。
2011年,理科考生李某高考分數為595分,高出市一批調檔線111分,高出市二批線160分。他在一批第一志愿報考中央財經大學(提檔線597分),差2分不能投檔,一志愿作廢。二志愿A報考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二志愿提檔線597分),還是差2分不能投檔;B志愿報考北京工業大學(提檔線590分)被投檔,但因所報專業分數過高,不服從專業調劑被退檔;C志愿報考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不再投檔(二志愿只投檔一次),一批未被錄取。最后,他被二批首經貿錄取,高出調檔線124分。
這是一個高分降批次錄取考生的例子。筆者認為,該考生一批一志愿顯然屬于“夠著報”,沒給自己留有余地。
5. 身體條件定位
《普通高等院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是根據高中畢業生的生理特點、體質狀況及高等院校各專業對考生身體的要求制定的。其中對考生按照自己身體狀況選擇專業進行了指導。
考生要根據本人體檢結果,認真學習《指導意見》,對個人身體條件定位,避開限報專業。拿到體檢結果后,考生要認真閱讀體檢表下方“報考專業意見”,比對其中提出的不適宜選報的專業和《指導意見》中規定限報的專業,以免在錄取時因身體條件不符合專業要求被退檔。
考生還要注意查閱擬報考院校的《招生章程》,了解其是否對身體條件有補充規定。如北京中醫藥大學根據醫藥類專業培養特點對考生身體有要求:殘疾考生、傳染性疾病者慎報,色盲色弱者不宜報考。
總之,做好自身定位是選擇高考志愿的前提條件,也是基礎性工作。考生和家長只有充分做好自身定位,才能有的放矢、科學合理地填報志愿。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