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考報考 > 院校大全 > 高考新聞 > 高職被指“燒得不輕”:熱衷向本科教育靠攏

          高職被指“燒得不輕”:熱衷向本科教育靠攏

          2015-08-31 09:21:21中國青年報

            語文、數學、英語,不喜歡上這些課、學起來也比較吃力的劉偉(化名),高考結束后,填報了當地一所普通的高職院校,他當時的想法是,職業院校偏重的是技術,只要好好學習技能課就好了,不用再為學不好這些自己不擅長的課程而頭疼。

            但是經過一年的學習,劉偉感覺“當時想錯了”。老師和同學很看重“升本”指標,家長也看重,指望孩子通過‘升本’來重新證明自己,所以很重視英語、數學、語文這些課程。“學好這些課程是升本或考研(課程)的基礎,它們就成了最重要的課程,感覺上高職和上本科一樣--追求分數。”劉偉說。

            “強調重視沒錯,但要看學生的實際情況,也要看上課的效果,不能主次顛倒吧?注重升學、看重學歷,而不是把技能訓練放在第一位,那和本科有什么區別?加上學生本身的差距,我們大部分同學不適合悶頭學習和考試,能學得過本科生嗎?”劉偉補充道。

            一年的學習,讓劉偉越來越有種“混文憑”的感覺,一上這些課,他就打瞌睡,課程上了一半,臺下睡倒、玩兒手機、聊天的同學占了一多半。很多同學還忙著在外面做兼職、實習,上課出勤率不高。“也不是不想學好,但我真的是不擅長學這些,很多時候聽不懂老師在講什么,以前的基礎就沒打好,不如在工廠里實習學到得多。”劉偉坦言。

            劉偉的困惑,義烏工商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賈少華很早就注意到了。近日,他的一篇《高職高燒》在微信朋友圈傳播開來,閱讀量很快就過萬。文中,他總結歸納了現在我國高職院校面臨的問題,用犀利的語言稱高職院校“燒得不輕”,六個高燒癥狀讓高職院校越來越脫離健康的發展軌道,甚至有些“走火入魔”和“神志不清”。

            高職“傍大款”

            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負責?

            賈少華在為高職院校診斷癥狀的時候,首先瞄準了它的“姓氏問題”。

            高職既姓“高”,又姓“職”,但首先應該姓“職”,它的本質是職業教育。但是很多人太注重它的“高”姓,而忘記了它“職”的姓氏,就會按照精英教育的那套標準和模式來辦學,這就可能誤入歧途。

            在賈少華看來,這個在“姓氏問題”上的偏離,使很多高職院校出現了“傍大款”的情況,即高職教育向本科靠攏、向精英教育靠攏,一味強調學高等數學、英語,提升人文素質。

            “邏輯上講,這樣的高職發展思路好像沒錯,但實際執行過程中帶來的弊端是無限的。自認為是精英,實際上是偽精英,因為發呆無人文,失敗無素質。”賈少華說。

            在賈少華看來,這種偏離,除了產生劉偉所說的在教學效果上的問題,如學生在課堂上昏睡一片、提不起興趣、學不到真正的知識精髓,還有更深層次的影響。過分強調高數和英語的課程設置方式,不僅激發不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更可怕的是可能摧毀他們的一分自尊和對人生的自信,覺得自己永遠也學不會這些,永遠也做不好事情,也不知道自己發展的方向在哪里。這就加深了現在社會對高職學生的總體印象:似乎他們學習永遠不在狀態,生活缺乏激情,缺乏奮斗的目標,過著得過且過的日子,發展后勁兒也與高學歷人才的差距越來越大。

            “教育最大的悲哀在于摧毀一個人的自尊心。高職學生本來數學就不好,英語也不好,他們學這些就是很吃力,我們還每天拿著數學和英語去折磨他們,可見他們的痛苦和迷茫。”賈少華說。

            然而,在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崔巖看來,賈少華的觀點“有些偏激”,比如學數理化和英語,很多家長和學生有這個需求,學得好的高職學生,畢業去德國直接讀碩士去了,學習更好的技術。如果英語不好,根本不可能有這種機會,如果按賈少華的導向,就是要減弱這些課程,肯定也有問題,就限制了學生今后的發展空間。崔巖認為,不同的院校、不同的學科和專業,對不同的基礎課程應該有不同的要求,純粹不學或者都不學都不重視,在現在這個大環境下,很可能就把好學生的后路給斷了。

            從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的季希澄剛工作半年,想法就和上學時不一樣了。“我們很多機械都是從國外進口的,說明書和設備參數都是英文,如果這幾年學校沒有加強英語教學,沒逼著我們學,很可能我的英語就荒廢了,就很難讀懂這些英文的說明書”。

            還在上海健康醫學院讀專科的陶詩遠也認為,數學、語文這種課程,是很基礎的,學技術涉及很多公式和推導,數學學不好,只能做些簡單的操作,更高要求的技能就有些吃力,語文學不好,基本的表達和寫作就會很吃力,在這個社會上就很難走得更遠,所以不能偏廢。

            高職姓“高”

            虛榮心在作怪?

            賈少華認為,現在已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階段,幾乎每個人都可以上高職,在這樣的情況下,沒有必要再強調姓“高”的問題,而應該強調姓“職”的問題。“我不反對高職姓‘高’,反對的是姓‘高’的這一套做法。”賈少華說。

            在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員、高等職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姜大源看來,高職院校首先姓“職”,不是姓“高”,它的基詞是“教育”。

            “中職和高職都要關注人一生的發展,首先要強調一個字,就是‘職’,就是職業的屬性。然后才加上了‘中等’和‘高等’這樣的詞語,不能只看后者,而忘記了前者。”姜大源說。

            姜大源強調,見高等職業教育就說是專科,這也是錯誤的。技能發展有它自己的規律,根據美國德國等國的研究,大國工匠的技能有7個層次,第7個層次就是實踐。大國工匠的技能水平是像“錢老”(錢學森)那樣不能取代的,他們應該有和“錢老”一樣的社會地位。

            賈少華也認為,高職院校首先應該讓學生掌握職業技能,“高”要體現在更高一個檔次的職業技能,而不是強調精英教育,模仿本科的目標設定、課程體系和培養方式,成了本科的壓縮餅干,讓人難以下咽。

            “從高職院校的領導到老師,總是希望把自己拔高,似乎這樣才有面子,才有身份,才有尊嚴。歸根到底就是一種虛榮心。”賈少華說。“我們教育改革,也是在迎合社會的虛榮心,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

            在賈少華看來,教育要引導社會民眾的看法,而不是迎合社會這種錯誤的認識。“社會走偏了,教育也不應該走偏,更不能迎合,要通過引導糾偏。”

            “高職試辦本科,說是改革創新,實際上是為應用型實用型人才的培養開了一個很壞的頭。”賈少華舉例,高職的學制由3年延長至4年,就是一種迎合社會虛榮心的表現。學校利用了家長、學生的虛榮心,也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令人擔憂的是,家長、學生在滿足虛榮心的同時,付出了孩子的青春和家庭的金錢,而學校在滿足虛榮心的同時,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副廳級有可能變成正廳級”。

            在美國訪學期間,賈少華發現,美國曾經的大學也像中國今天的大學,熱衷于升格,兩年制的社區學院要升格為本科,普通本科要升格為研究型大學。但是后來,美國厘清了辦學思路,即需要不同層次的大學培養不同層次的學生,以滿足社會的不同需要,不同人的知識和素質結構也是不一樣的。所以,他們斷然拒絕了讓所有學校升格的想法和主張。甚至在加州,以“法”的形式規定了大學不可以升格,社區學院永遠是兩年制,州立大學永遠不能成為研究型大學。“我們也應該這樣,用法的形式來規定高職不能升本科,人家走過的彎路,我們為什么要重走?”賈少華說。

            高職“升本”

            迫于生計而為?

            賈少華還指出了高職院校中出現的另一個傾向,即當今的高職院校,在教師招聘上鐘情于博士、博士后這樣的高學歷畢業生,高職院校的教師熱衷于科研和學術,而忽視了老師在一線工作和操作的經驗,雙師型教師的做法落實得不到位。

            賈少華發現,在對高職院校的評價體系中,對高職稱、高學歷、高學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突出,對教師科研的要求也越來越突出。”我認為是有偏差的“。

            對于全國職業院校流行的”升格熱“,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王壽斌認為,從表面上看,似乎是學校自不量力、不切實際地瞎折騰,好像是領導好大喜功,但從本質上講,卻是學校被迫而為,是在當今”文憑社會“的大環境中,迫于生源壓力和就業壓力的無奈之舉。可以想象,如果社會大環境得到了優化,政策環境不歧視職業教育,“升格”不是職業院校擺脫困境的唯一選擇,那么,很難會有學校自加壓力,盲目追求升格。

            王壽斌認為,眼下,許多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出現了“偏航”,熱衷于“專升本”和通識教育,或像大學,或像高中,“就是不像職業院校”。他覺得,不少專家喜歡打學校的“板子”,甚至想當然地指責院校長們不懂職教,這其實是一個浮于表象的誤解。

            “在我國,職教發展更受社會綜合環境的影響和制約,發展環境的問題得不到解決,職業院校很難做到自主辦學,只能被迫畸形發展。”王壽斌說。在姜大源看來,高職院校要發展,必須遵循自己的規律,沿著自己正確的軌道走,不要三心二意,要堅守自己的東西。國家對于示范學校、骨干學校的建設,應該堅持。“要創新,也要自信。工業4.0、中國制造2025,未來的制造業怎么發展?一是個性化訂制,二是創新設計。創新設計需要清華北大的人去,而個性化訂制需要職業院校的人去實現,要實現這個目標,就不僅要培養具有熟練技能的技工人才,還要有較強的通識教育作基礎,要有持續發展和學習的后勁,這樣的教育,不僅僅要在學校期間完成,更應該是在以終身學習為基礎建立起來的現代教育體系中實現。”姜大源說。

          [標簽:高考信息]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微信
            ID:gaokao_com

          • 👇掃描免費領
            近十年高考真題匯總
            備考、選科和專業解讀
            關注高考網官方服務號


          中文有无人妻vs无码人妻激烈|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AV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久久欲求不满|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亚洲精精品中文字幕| 久草中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 婷婷五月六月激情综合色中文字幕| 少妇伦子伦精品无码STYLES|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乱码高清app|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 中文字幕乱码久久午夜| 无码性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免费版视频| JLZZJLZZ亚洲乱熟无码| 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青草| 无码AV大香线蕉| 无码AV片在线观看免费| yellow中文字幕久久网|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在线观看|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中文|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日本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2024你懂的网站无码内射| 高潮潮喷奶水飞溅视频无码| 亚洲日产无码中文字幕|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左线|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应用| 最近高清中文字幕无吗免费看|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京东传媒 | a中文字幕1区| Aⅴ精品无码无卡在线观看|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漫画|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 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gv天堂无码男同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