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專業,可以這樣做(3)
2018-11-08 16:12:08高校招生
特色人才培養,專業中的“新勢力”
除了按專業名稱招生并培養外,目前隨著對復合型人才需要的增加,一系列創新人才培養方式在許多大學開始實施。這些特色人才培養,往往就是從專業開始進行改變的。
大類招生,顧名思義按學科大類招生,是指高校將相同或相近學科門類,通常是同院系的專業合并,按一個大類招生。學生入校后,經過1~2年的基礎培養,再根據興趣和雙向選擇原則進行專業分流,進校后,低年級的新生進行通識教育,高年級學生按照學生的意愿再具體選擇專業、分流培養。專業招生就是分專業招生,學生錄取時就確定一個固定的專業,按照該專業培養方案培養。所以,就某所高校而言,這里面的專業并沒有區別。例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目前包括兩個本科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物聯網工程,一直都是按照專業招生。為了適應今后的招生考試制度改革,計劃從2017年起,逐步實現大類招生,即按照計算機類招生,學生在大二開始,可以分流到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或者物聯網工程專業。大類招生培養一方面能使高校培養的人才,專業口徑拓寬、基礎扎實、知識面廣,具有一專多能和適應性強等特點;另一方面,由于每大類包含了多個專業和專業方向,而通過1到2年的按大類培養,可以有效地延緩學生對專業的選擇,讓學生和家長更好地了解社會發展對各類人才的需求動態和市場就業信息,從而避免高考填報志愿的盲目性。同時,對學生總體而言,在專業選擇上能更好地滿足社會的需要,真正體現了按需培養的原則,有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
試驗班、雙學位班、本碩連讀等多種培養方式都是高校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方面的一些舉措,一般意義上來講,都體現了更為先進的人才培養理念和方法。在專業安排方面,要么強調寬口徑、厚基礎,注重通識教育,在前期培養時以基礎學習為主,后期培養再分流到相關專業;要么直接確定專業,按照高于該專業普通本科學生要求的標準進行培養。當然,所涉及專業往往也是高校比較有實力的專業,對考生包括高考分數在內的各方面要求也會相應的提高。例如西安電子科技大的“教學改革試驗班”,是根據“因材施教、分類培養”的教育理念,為一部分基礎好、素質高的學生創造專門的學習環境與條件,以培養研究型人才為目標進行重點培養,在通信工程學院、電子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和微電子學院等6個學院開設。培養模式為單獨編班、單獨教學。學校為教改班配備優秀任課教師,提供優良的實驗環境,包括科研實驗室;在一、二年級時只分學院,在學院內不分專業,學生在第三學年第一學期開學前在所在學院選擇一個專業;執行單獨的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充分體現強化基礎、拓寬知識面、注重早期科學訓練、注重實驗與實踐、注重全面素質培養的教育理念,并注重與碩士生教育體系的銜接;雙語課程教學的比例≥15%,開設一定比例的研討課、學科前沿知識講座;學生應參加各類學科競賽和各類課外活動,重視學生的人文素質、心理素質、團隊精神等方面的培養;學院通過雙向選擇的方式,在第三學年第一學期開學前為教改班的學生確定指導教師,指導教師為教改班的學生制定后期學習計劃和科研訓練計劃,創造參加科研的條件,實現個性化培養。學生有多種繼續深造的機會,凡第四學年第一學期在讀、滿足條件的學生,均具有推薦免試錄取為碩士研究生的資格,并給予推薦外校指標的傾斜;第四學年第一學期在讀的教改班學生也可以自愿放棄推薦免試研究生資格,選擇直接就業或通過考試攻讀碩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