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古代世界的帝國與文明的交流
2024-04-27 15:41:06網絡轉載
【補充·城邦殖民運動】時間: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6世紀。特點:沿海地區和相對獨立。意義:擴大了希臘人的統治范圍,使希臘人接觸到西亞、埃及和更廣大地區,對希臘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補充·帝國】前提條件:農業發展和農耕文明擴張。直接途徑:戰爭。
【行省·波斯帝國】古代國家設置的一種范圍相對較大的地區性行政管理單位。
【原因·亞歷山大帝國解體】制度建設用力不多。
【原因·羅馬征服維持統治】強大的軍隊和制度的繼承、發展;將被征服地區上層與羅馬統治緊密聯系,建立同盟體系;在被征服地區,推行行省制度和庇護制度等;廣泛輸出羅馬文化。
【相同·亞歷山大帝國與羅馬帝國】跨洲和跨文明;原屬于古希臘、古埃及和西亞文明地區,因為武力,被納入一個單獨的政權統治之下;軍事入侵,武力擴張造成災難的同時,增進了不同文明間的交流。
【原因·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基督教性質發生改變,由反抗到順從羅馬,適應了時代新形式。
【特點·古代帝國】依靠軍事征服建立,并依靠軍隊和官僚體系維持;最高統治者是專制君主;帝國的維系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君主個人能力和制度運行效率;帝國內不同地區和不同階層之間的沖突,最終埋葬了這些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