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知識點
來源:網絡整理 2024-11-25 08:43:47
高一歷史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知識點
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義和團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德國強占膠州灣,進一步欺壓山東人民。
義和團運動的口號:“扶清滅洋”
“扶清滅洋”的口號具有愛國的性質,它反映了當時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已經成為主要矛盾,義和團打擊的對象是外國侵略勢力。但是,這個口號帶有很大的局限性。“扶清”有利于爭取官兵,卻容易讓群眾放松對清政府的警惕;“滅洋”能夠動員廣大群眾參加反帝斗爭,卻帶有籠統排外的色彩。
《辛丑條約》的影響:
巨額的賠款,是列強對中國空前的打大規模勒索;為支付這筆巨額賠款,清政府加緊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貧困,社會經濟更加凋敝。
在北京設立的“使館界”,實際上是“國中之國”,是帝國主義策劃侵略中國的大本營。外國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區,使清政府完全處于外國軍隊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
按照條約規定,清朝官吏嚴厲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進一步成為帝國主義的幫兇。
改設外務部的規定,便于清政府能夠按照外國侵略者的意旨實行賣國的外交政策。
《辛丑條約》是帝國主義國家強加給中國的一個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列強除了窮兇極惡地對中國敲詐勒索外,還重新確立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清政府繼續充當它們的在華代理人。從此,清政府徹底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的工具。《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統治秩序的完全確立,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了。
相關推薦:
高考歷史知識點匯總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