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北京大學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系有益嘗試
2009-11-18 14:13:39齊魯晚報
近日,北京大學招生辦詳細解讀了"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度的出臺經過以及政策初衷。北大招生辦表示,"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將逐步影響乃至改變高考"一考定終身"的現狀,而且,該制度"還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動社會誠信體系的建立與完善"。
推薦:2010年自主招生報考指南 點擊查看2009年自主招生招生簡章 自主招生試題大全
[出臺]
中學校長首倡
今年4月,北大召集浙江15所重點中學的校長開了一次招生工作的研討會。在那次會議上,浙江省杭州二中校長葉翠微提出,國內一些辦學條件較好、生源質量優秀的中學,其校長可以以個人名義和自身信譽為擔保,向名校推薦優秀學生。這個建議受到北大的充分重視。
此后,北大招辦組織相關專家學者對此進行了充分討論和調研,也征求了全國部分中學校長的意見。今年5月,北大召開自主招生戰略研討會,邀請教育部考試中心相關負責人、部分專家學者、全國部分中學校長和學生代表就進一步探索自主招生選拔新模式進行了深入討論,形成了基本共識。在此基礎上,經北大自主招生專家委員會和北大招生委員會審議,形成了《北京大學關于試行“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的實施方案》。
[操作]
嚴格中學準入
為保證這項政策的順利實施,北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嚴格的中學準入制度。根據《北京大學關于試行“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北京大學自主招生專家委員會根據中學的辦學條件、生源質量等因素,對遞交申請的中學進行評審。
《方案》規定,評議通過的中學須在本校范圍內對校長“實名推薦”的學生信息以及推薦理由進行為期一周的公示;北京大學在北大招生網上對獲得“實名推薦”資質的中學、校長及推薦學生、推薦理由進行為期一周的公示。具有推薦資質的中學,如存在弄虛作假等情形,一經發現,立即取消中學及校長的推薦資質,獲推薦的學生,如存在弄虛作假等情形,一經發現,立即取消學生的資格。
[初衷]
改變“一考定終身”
北大招生辦表示,在現行的高考招生制度的整體框架下,進一步探索多樣化人才培養的新模式,為不同類型優秀學生的脫穎而出創造條件,使中學和學生能夠把精力從被動地應付考試逐步轉化為主動地培養素質,從而逐步影響乃至改變高考“一考定終身”的現狀。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屬于“增量改革”,是一個“帕累托改進”,在不減少其他自主招生學生錄取機會的情況下,通過中學校長實名推薦的方式,吸收更多的優秀學生進入北大。由于今年是“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首次試點,試點的省份和中學的數量很有限,因此很多優秀的中學此次沒有獲得參與的機會,但這并不影響學生在北大自主招生中的選拔錄取,中學仍然可以繼續通過自主招生制度向北大推薦優秀學生。
[目標]
培養創新人才
這項政策的推出,將使學生能夠從興趣出發,把精力從被動地應付考試逐步轉化為主動地培養素質,從而逐步影響乃至改變高考“一考定終身”的現狀,使那些綜合素質更加全面、學科特長更加突出的優秀學生能有更多的機會進入北大接受教育。
此外,這項政策還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動社會誠信體系的建立與完善。中學生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中學校長肩負著為國家、民族培養和輸送高素質優秀人才的神圣使命,他們的言行將對中學生產生重要影響,他們應當是社會最值得信賴的群體之一。北大招辦希望中學校長能夠站在為國選材的高度,倍加珍惜中學和自身的聲譽,真正把那些綜合素質更加全面、學科特長更加突出、更適合北大培養的具有創新精神的優秀學生輸送到北大接受最好的教育。
教育部:這是有益嘗試 鼓勵北大探索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北大試行"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是對高校自主選拔錄取政策的進一步深化的積極探索,是建立和完善教育誠信體系的有益嘗試,為不同類型優秀學生的脫穎而出創造條件。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教育部鼓勵各高校根據自身辦學特點和要求,遵循人才選拔和培養規律,開展一些有益的探索。
其實在北大公布了這一自主招生的新舉措之后,社會上對這一政策能否得到公正執行持質疑態度,公眾擔心在中學校長實名推薦的過程中,會受到權力和金錢的介入或影響。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對此表示,由于自主選拔錄取招生實踐的范圍和時間均有限,各種規章制度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但該負責人表示,希望社會各界能夠為這些積極探索創造寬松的環境與氛圍。
該負責人還表示,希望社會各界多提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并歡迎社會各界嚴格監督,從而切實在制度、程序以及具體操作上杜絕不良現象的發生,確保招生的公平和公正。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認為,自教育部試行高校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以來,各試點高校緊密圍繞拔尖創新人才選拔目標,根據自身辦學特色,招收了一大批綜合素質全面,特長突出的優秀學生。
北京四中校長:
推就推怪才沒有就不薦
近日,北京大學招辦官方網站上發布公示,在全國范圍內確定了39所中學作為北京大學2010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推薦中學。作為“上榜”名校北京四中的校長,手握五個推薦名額的劉長銘成了媒體“圍堵”的對象。
“我不敢保證學校今年一定有符合推薦標準的學生,如果沒有,我寧愿一個也不推薦。”對于這項明年就要付諸實踐的新舉措,劉長銘反復強調“寧缺毋濫”,他認為值得推薦的學生應該是可能成為像錢鐘書、吳晗這樣在某些方面表現出過人才華的特殊人才,而不是一般意義上“均衡”發展的優等生。因為在他看來,“校長實名推薦”并非名牌大學為了爭搶優質生源想出的新花招,而是對現有錄取制度的探索和補充。
他說,我們現在的高考制度突出的是公平和效率。這種方式導致考試對一些學生而言成了專門的“技術”,一旦考完了,之前所學的知識很快就淡忘了。經過高考選拔出來的是一個統計意義上的高水平的群體,但是,并不是只有各科目都能拿到高分的學生才有培養價值,相反,一些杰出人才有各自獨特的發展軌跡。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其他的錄取方式進行補充。本版稿件均據《北京晚報》等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