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分數,院校優先還是專業優先
2015-04-27 13:26:54高考報考指南
人生是由無數的選擇組成的,每個人人生軌跡不同,一定程度上是由各人每時每刻選擇的不同所造成的。作家畢淑敏曾說:“一個選擇決定一條道路。一條道路到達一方土地。一方土地,開始一種生活。一種生活,形成一個命運。職業生涯決定你一生的幸福與傷悲,錯誤的職業選擇會使你付出巨大的時間和機會成本代價。換句話說,人生路上全部選擇結果的總和,造就一個人的命運。
還有40天就高考了,每個考生和家長又將面臨一系列重大的選擇。對于填報志愿,李兵老師結合其他專家思路,對報考志愿,院校優先還是專業誰優先,總結了7種決策思路,供考生和家長選擇:
1、錄取優先,把保證被錄取作為第一目標,其他因素放在其次。
2、就業優先,把將來畢業后求職是否有門路放在第一位,其他因素作為次要考慮。
3、專業優先,把滿足個人的興趣愛好、志向特長作為主導目標,重點選擇所喜愛的專業,至于這次能否被錄取、將來是否好就業并不做過多要求。
4、學校優先,把選擇名牌院校放在首位,而對專業的冷熱不做特別考慮。
5、費用優先,如果家庭經濟較困難,難以承受較高的收費標準,則把選擇收費較低或獎學金較高、助學條件較好的院校和專業放在首位。
6、地域優先,把選擇京、津、滬及沿海城市的高校作為首選目標,其他因素則放置其后。
7、兼顧,將學校專業志向、升學與就業等因素兼顧考慮。
仔細研究這7種優先,其實,錄取優先可以并入院校優先,就業優先可以并入專業優先,獨立存在的就只有3、4、5、6、7,只選擇費用優先的是少數,大多數集中在3、4、6、7,最多是3、4,這是常青藤問題,本文就此作深度分析,希望對今年的考生和家長有用。
院校、專業誰優先?或稱首選院校還是專業?這是在填報志愿之前,每一屆考生和家長必須思考和決定的問題,不能逃避。當然,最理想的選擇是能到理想的城市,上自己最心儀的名校,讀自己最喜歡的專業,但是除非你有足夠的高考分數實力,否則免談。就四川來說,這個最理想實現的條件是:理科全省50名及以內,文科全省20名及以內。在大多數情況下,考生和家長肯定要面臨一個非常實際的選擇,是選一所名牌學校的不太理想的專業,還是選擇一所一般學校的理想專業,這是一個很為難的事情。那么到底是首選學校還是專業,對這個問題,每個人可能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應該看學校在國內的排名,比如是不是985學校,或者211學校;而有些人認為進哪個學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喜歡這個專業;有些人認為上一個好學校的一般專業,不如上一個普通大學的熱門專業。
這個問題也是志愿填報業界人士爭論不休的常青藤問題,專家們分成兩大陣營,從上個世紀90年代爭論至今,沒有定論。
堅持院校優先的人認為,在當今中國就業的大環境下,高三學生填報志愿是應該以院校優先,同時發表了許多文章,論述院校優先的好處。如能把學生12年辛苦掙來的高考分數用夠、用盡、用超值;因為好大學的歷史底蘊和普世價值,在其中學習,更能培養學生超凡的價值觀、思維方式和學習能力;好大學畢業生無論在國內深造或是出國深造,都要勝出一籌等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網名為“青衣江中水”的《高考志愿應該優先選學校還是優先選專業?》和“晨霧”的《填報志愿時該優先選擇學校還是專業?》感興趣的家長可以搜索來看看。
堅持專業優先的人認為,讀大學的目的是為了就業,高三學生填報志愿是應該以專業優先,同時發表了許多文章,甚至出版專著,論述專業優先的好處。如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上有動力,以后事業上更能有成就;畢業直接從事這個行當,節省資源和時間等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張恒亮,出版了專著《瞄準就業填志愿》,系統論述為什么要“瞄準就業填志愿”,以及怎樣“瞄準就業填志愿”。對于批評專業優先浪費學生高考分數,他反駁道:“你以學校錄取線的成績考入大學,在專業的選擇上就很容易失誤,而這就會導致大學期間學業難成,畢業后就業困難!”
爭論歸爭論,事實歸事實,每年高考,都有許多考生選擇了院校優先,就是那些高考成績與心儀院校的調檔線相等或略高一點,而被該校低分專業錄取的考生;也有很多考生選擇了專業優先,就是那些高考成績與心儀院校最高錄取線持平,而被這些院校高分專業錄取的考生;也有選擇院校與專業兼顧的,就是那些高考成績與心儀院校平均錄取線持平,而被該校中高分專業錄取的考生。
例如,上海財大理科2013年在川計劃錄取37人,實際錄取52人。最低錄取分650,平均錄取分659,最高錄取分685。650-654是選擇院校優先的考生,28人,占52人的54%;655-657是選擇院校與專業兼顧的考生,14人,占52人的27%;660-685是選擇專業優先的考生,10人,占52人的19%。
2013年四川省理科一本線是562,這高分的10人,如果選擇院校優先,有的可以上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中科大等985大學,有的可以上復旦、上海交大,最高分685,可以上清華(當年清華理科在川最低錄取分是680)。這就是選擇專業優先的特征。
又如2013年同濟大學理科在川計劃錄取123人,實際錄取125人,最低錄取分654,平均錄取是661,最高錄取分682。654-557有73人,占錄取人數的58%;657-661有42人,占34%;662-682有10人,占8%。大致與上海財大差不多,682分當年穩進清華。
仔細剖析每一個院校,排除非常態的大小年現象,在正常年景大致與上海財大差不多。有興趣的家長可以剖析一所其他院校,看看結果如何。
上例說明,不管人們如何爭論,高考錄取的結果證明,每年大約有近50%的考生填報志愿時,選擇了院校優先;大約有30%-40%多的考生,選擇了院校與專業兼顧;大約有10%-20%的考生,選擇了專業優先。這個結果,符合正態分布理論(金字塔形)和各校錄取新生的實際,考生們自覺不自覺選擇的結果,就是這個領域的現實存在。存在即合理,這是真理。這個存在也證明,絕對強調哪個優先都是欠妥的。
對于以上的爭論與事實,李兵老師認為,世界上沒有絕對正確的事物,也沒有絕對錯誤的事物。高三學生填報志愿時,無論選擇哪個優先,都是正確的,但前提是考生真正搞清楚,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這個選擇確實出于自身的志向、實際和需要,是能實現“我最想要的”,那都是對的,無可非議的,不存在對與錯,也不存在是否浪費分數。當然,由于每種選擇都有利與弊,這就需要認真仔細權衡和掂量,同時對由此而產生的后果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綜上所述,李兵老師的基本主張是:
如果考生沒有明確的專業志向,或者大學畢業后選擇繼續深造的,宜選擇院校優先;
如果考生有明確的專業志向,或者大學畢業后要就業的,宜選擇專業優先;
如果考生要想院校與專業兼顧的,也有兼顧的方案;
如果考生對地域等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從其需要選擇。
各位切記,無論選擇誰優先,必須在志愿填報前確定,家長和考生意見必須統一,否則填報中就會出現混亂,耽誤大事。為什么?是因為考生面對2000多所本科專科院校,本專科1000多個專業,只能選擇院校、專業、地域中的一種優先,不同的選擇,會產生不同的、大相徑庭的志愿方案,不同的志愿方案會產生不同的錄取結果,所以必須做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