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案:《城市地域功能分區》教學設計(2)
來源:網絡整理 2018-11-24 10:48:44
二、 商業區
[讀圖]地理圖冊P10大連:商業街的分布及所占面積之比例
只占城市用地總面積的一小部分
1、 分布:呈點狀或條帶狀分布在市中心、交通干線兩側或街角路口處
2、 區位:要求有便捷的交通
[分析]商業區的主要活動是商品交換,影響商店營業額的直接因素是商業區所服務的人口,而只有交通便捷才能吸引大量的消費人口。
在商業區內除了有大量分布的商店以外,還有很多與商業活動有關的商務機構,如:銀行、酒店、文化和娛樂設施等。
在許多大城市的市中心往往會形成中心商務區。它不同于商業中心,兼有商業職能和服務職能,是綜合性功能區。
[小資料]中心商務區(CBD)是指大城市中金融、貿易、信息和商務辦公活動高度集中,并附有購物、文娛、服務等配套設施的城市中綜合經濟活動的核心地區。
中心商務區的概念是20世紀20年代由美國人伯吉斯提出的,其含義是:CBD是包括有百貨公司和其他商店、辦公機構、娛樂場所、公共建筑等設施的城市的核心部分。近年來隨著世界產業結構的發展而越來越成為城市綜合性經濟活動的中樞,如美國紐約的華爾街地區、我國上海的外灘與規劃建設中的浦東新區陸家嘴地區,其功能主要轉化為:城市中的商務談判場所、金融、貿易、信息、展覽、會議、經營管理、旅游、公寓、商業、文化、康樂等,并配以現代化的通信網絡與交通設施。
3、 中心商務區的特點:
a. 經濟活動最繁忙
b. 人口數量晝夜差別很大
c. 建筑物高大稠密
d. 內部存在明顯的分區
[讀圖]2.9《大廈垂直分布剖面》
垂直方向分異:高層建筑物低層——零售店
高層——辦公室
中間——一般商業活動
水平方向分異:最中心——零售活動為主;外圍——服務機構、小商店
[過渡]商業是通過組織產品的流通來滿足居民的衣食住行等需求的,而這些產品是來源于工業。在高一時學習過工業地域的形成原因和優勢是什么?
可將以前學過的工業地域理解為工業區
三、 工業區
1、 形成:市區內部工業相互集聚
現代工業,由于生產專業化程度高,企業之間的協作和競爭性很強,相互靠攏布置,可以共同分享集聚利益。
2、 作用:加強城市的經濟實力,拓寬了原有城市的地域范圍
[引導]工業集聚在加強了城市的經濟實力、獲得規模效益的同時,由于自然團聚導致布局紊亂且不夠合理,產生了嚴重的用地緊張、環境污染等問題。為了降低生產成本,保護城市生態環境,工業企業在區位上該采取什么樣的布局特點呢?
[讀圖]2.10 《常州市工業分布狀況》
常州市的工業區在市區外圍形成一個包圍城市的環狀區域,工業區遠離住宅區,保護了住宅區的環境。
3、 區位:不斷向市區外緣移動
趨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線分布
[分析]不斷向市區外緣移動的原因或好處:降低生產成本(地價低)
保護城市生態環境
趨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線分布的原因:可滿足大量的運輸要求
[總結]住宅區、商業區和工業區是城市地域的基本組成,是各類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區。有些大城市因功能復雜,還會形成其他的功能區。如北京市中心為行政區、學院路為文化區。而在中小城市沒有類似的功能區。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