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5+3一體化,八年制的臨床醫學怎樣選擇?
2023-04-25 18:36:12高考網整理
臨床醫學5年制
臨床醫學五年制是正常的醫學本科的學習時長,畢業之后可獲得醫學學士學位,本科畢業一年后可以考取臨床醫師執業資格證,簡稱“執醫證”。
另外,五年制本科臨床醫學生在畢業后還需要在醫院進行三年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獲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合格證書以后才能夠上崗成為醫生。(注:規培時間需經過33個月以上,也就是三年時間的實訓才能下發。)
相比于“5+3一體化”或者“8年制”的臨床醫學畢業生,5年制的臨床醫學畢業生壓力更大,大部分學生會選擇保研或者考研繼續深造。
考研分為專碩和學碩兩種不同類型。專碩偏向于臨床,學碩偏向于科研。如果選擇考專碩,在三年的專碩學習生涯后,畢業時四證合一(畢業證、學位證、規培證、執醫證),可以直接上崗;如果選擇學碩,就需要經過三年的規培才能上崗。
碩士畢業后想繼續深造可選擇考博士,博士也分臨床醫學博士學術學位和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前者偏向于醫學方面的學術型培養,更偏向于科研,后者更側重于實際運用。
1優劣勢對比
優勢:相較于“5+3一體化”或“8年制”,考研時在院校方面有更多的選擇;未來的發展方向更多,可以選擇考研、出國深造、進入藥企或者是發現自己不適合這個行業進行轉行或換方向考研。
劣勢:對比“5+3一體化”和“8年制”多了考研的壓力,同時為了爭取保研名額需要在本科臨床醫學學習階段投入百分之兩百的精力,承受更大的壓力。不過,相對應的基礎操作能力一定是過硬的。
2適合人群
1、高考分數不能夠被錄取到更高層次院校,打算通過考研考到綜合實力更強勁的學校;
2、在臨床和科研之間搖擺不定的學生可以選擇五年制,留出時間思考發展方向。
5+3一體化
5+3一體化培養是指5年本科加上3年研究生,中間省去了考研環節。
在這里需要特別說明,“5+3一體化”的后3年研究生屬于專碩,與規培并行,在醫院的各個科室進行輪轉。五年學習結束拿到本科畢業證,學士學位證,三年后拿到執醫證、規培證、研究生畢業生和碩士學位證,可以直接上崗成為醫生。
如果有學生在選擇“5+3一體化”之后想通過考研考到更好的學校去,可以申請退出5+3一體化培養,轉入5年制本科。在一般情況下,“5+3一體化”在錄取時的分數比5年制本科的錄取分數更高。
1優劣勢對比
優勢:畢業之后可以直接上崗,不用單獨拿出時間規培(后3年規培和研究生學習同時進行);不用單獨花時間考研,可以將更多的時間放在臨床上(“5+3一體化”的后3年是專碩,更偏臨床);畢業時四證合一(畢業證、學位證、執醫證、規培證)。
劣勢:流動性相對較差,五年制可以在考研時選擇考到更想去的學校;因為是專碩,更加注重于臨床實踐,在科研上優勢不突出。
2適合人群
1. 堅定走臨床;
2. 求安穩,確定在報考城市工作。
臨床醫學8年制
“臨床醫學8年制”修業時間8年,屬于“本博”連讀,而不是家長或學生以為的“本碩博”連讀,以“八年一貫,本博融通”為原則,畢業時學生可獲得本、博畢業證、學位證、執醫證,這里的博士學位是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此外要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單位的規定進行規培1~3年不等,規培合格后,拿到規培證才可以上崗。
但是“臨床醫學8年制”并不是考上就可以順順利利讀到畢業的,期間會進行淘汰分流。比如北京大學醫學部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完成各階段學業、考核合格,頒發本科和博士研究生畢業證書;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醫學學士和醫學博士學位。未達到進入二級學科要求或自愿放棄二級學科學習者,將在完成本科階段培養后分流出口,符合條件者按本科畢業。
1優劣勢對比
優勢:對比5年制本科省去考研、考博的時間,能夠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平時的學習上,并且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高學歷;開設8年制的院校都是國內醫學領域頂尖院校,師資力量雄厚,教育資源豐富,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先進的醫學技術或者跟隨“醫學大拿”學習。
劣勢:在短時間內要完成之前11年完成的目標,在研究和臨床兩首抓的情況下容易出現兩極化,要么科研更好、要么臨床更好,更甚者出現兩邊都沒有學好的情況;8年制時間短,意味著學生需要在8年內完成往常11年完成的學習任務,需要更加強大的精神支撐和抗壓能力;由于學習時間更短,臨床經驗少,在執業前期需要輔助,不能獨當一面。
2適合人群
1. 絕對分高;
2. 對醫學有堅定的理想和追求。
特別說明:一般情況,“8年制”分數高于“5+3一體化”高于“5年制”,但是具體選擇哪一種,除了需要結合學生自己的高考分數外還需要考慮考生自身的實際情況,需結合學生的個人特質和職業規劃方案做綜合考量。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