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教案:統編版 《心有一團火,溫暖眾人心》
來源:網絡整理 2024-11-04 21:05:43
心有一團火,溫暖眾人心
【教學目標】
語言建構與運用:把握人物通訊的寫作特點,理解事實與觀點的關系,把握作者觀點。
思維發展與提升:掌握文章行文線索,體悟細節描寫的魅力。
審美鑒賞與創造:體會張秉貴的高度的責任心和奉獻精神中表現出的情感美。
文化傳承與理解:體會學習張秉貴在平凡的崗位上表現出的不平凡的優秀品質和他的奉獻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體悟細節描寫中表現出的人物優秀品質。
教學難點:掌握通訊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相識恨晚
1.看視頻,談感想:播放《全國勞模張秉貴:將賣糖果做到極致》視頻,學生談談自己的感想。
2.平凡的崗位同樣能干出不平凡的事,那么張秉貴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張秉貴,1918年出生于北京,11歲時到紡織廠當童工,17歲到北京一家雜貨店當學徒。舊社會的苦難經歷,讓張秉貴不堪回首。新中國成立的50年代初,即將開業的北京百貨大樓招聘營業員,盡管規定只招25歲以下的年輕人,但已經36歲的張秉貴因有“多年的經商經驗”被破格錄取,當上“新中國第一店”的售貨員。他從1955年11月到百貨大樓站柜臺,30多年的時間接待顧客近400萬人次,沒有跟顧客紅過一次臉,吵過一次嘴,沒有怠慢過任何一個人。他苦練售貨技術和心算法,練就了令人稱奇的“一抓準”“一口清”技藝。所謂“一抓準”,就是指一把就能抓準分量;“一口清”則是非常神奇的算賬速度。
1957年,被評為北京市勞動模范;1979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范稱號,成為商業戰線上的一面旗幟,多次被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當選為黨的十一大代表,第五、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和常委。北京有燕京八景,張秉貴售貨被稱為“燕京第九景”。1987年,張秉貴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69歲;1988年,北京市百貨大樓在大門廣場處為其豎立半身銅像至今,陳云同志親筆為其題詞:“一團火”精神光耀神州。2009年張秉貴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二、整體感知
1.閱讀課文,畫出重要字詞,概括文章寫了張秉貴的哪些事,分別表現了他的什么品質?
2.字詞檢測過關。
熙熙攘攘:熙熙:和樂的樣子;攘攘:紛亂的樣子。形容人來人往,非常熱鬧擁擠。
體貼入微:體貼:細心體諒別人的心情和處境,給予關心和照顧;入微:達到細微的程度。形容對人照顧或關懷非常細心、周到。
和顏悅色:顏:面容;悅:愉快;色:臉色。臉色和藹喜悅。形容和善可親。
全神貫注:貫注: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點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全力以赴:赴: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入進去。
座無虛席:虛:空。座位沒有空著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傳誦:①輾轉傳布誦讀(多用于詩詞、文章等);②輾轉傳布稱道(多用于名聲等)。特別注意:傳頌,傳播頌揚,重在頌揚;傳誦和傳頌比較,誦一般指擴大說的范圍,而頌是稱贊的意思,多指傳播名人名事。
3.概括文章寫了張秉貴的哪些事,分別表現了他的什么品質,從中可以看出張秉貴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①張秉貴用糖哄哭鬧的小孩,表現了他的耐心細致、周到體貼。
②張秉貴給要趕火車的顧客提前稱糖并悉心指路,表現了他體貼入微、急人所急、解人所難的品質。
③張秉貴接待了氣呼呼的女顧客,表現了他的熱情大度、主動耐心、和藹親切。
④張秉貴的女兒生病,卻依舊沒有影響他的服務態度,表現了他的隱忍克制、愛崗敬業、公私分明。
⑤張秉貴光照顧買得多的顧客而被買得少的顧客質問后受到觸動,表現了他自我反省、不斷成長的品質。
⑥張秉貴憶往昔被兵痞打,今天卻收到女顧客的水果而感慨不已,表現了他懂得感恩,樂于奉獻的品質。
⑦張秉貴通過多種渠道豐富自己的商品知識,當好顧客的參謀,表現他主動求知、嚴于律己、視“為人民服務”為服務宗旨的品質。
⑧張秉貴去吃夜宵,因座無虛席,廚房大師傅特意給他拿凳子而受啟發,表現了他善于剖析小事、思想覺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