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資源網 > 高中教案 > 高一語文教案 > 高一語文教案:為了忘卻的記念 教學設計示例(二)

          電子課本

          高考真題

          高考模擬題

          高中試卷

          高中課件

          高中教案

          高一語文教案:為了忘卻的記念 教學設計示例(二)

          來源:網絡資源 2009-10-22 21:32:22

          [標簽:高一 教案 語文]

            教學目標

            1.理解并運用課文中的詞語(見詞語表);

            2.分析探討課文題目的意義;了解寫作背景和寫作目的,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概括全文的主旨;

            3.歸納課文各部分大意,并能說明各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

            教學重點

            1.探討文章主旨。

            2.揣摩重點語句。

            預習作業:

            1、回憶以前學過的關于魯迅的文章。

            2、閱讀《為了忘卻的記念》,完成并思考:

            ⑴借助書下注釋和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

            ⑵課文題目是不是一個病句,應該怎樣斷句,如何理解?

            ⑶文章中提到了三個典故,要求能夠口述給別人聽。

            ⑷課文共五部分,在每個序號后寫下本部分大意。

            ⑸理清每部分大意后揣摩作者的寫作思路。

            ⑹閱讀課文,就課文內容提出疑問。(包括文意、思路、語言等方面。)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時數: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辨識下列挽聯或對聯分別是寫的哪一歷史人物,借此激發學生興趣。

            ①剛直不阿留將正氣沖霄漢

            幽愁發憤著成信史照塵寰(司馬遷)

            ②寫鬼寫妖高人一等

            刺貪刺虐入木三分(蒲松齡)

            ③譯書尚未成功,驚聞殞星,中國何人領吶喊?

            先生已經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魯迅)

            二、溫故知新

            師生共同回顧:《記念劉和珍君》是在哪個歷史事件之后寫就的?(1926年“三·一八慘案”后)作者在行文中的感情線索是什么?(“悲憤”)

            導入:1926年3月18日的那一幕,令魯迅先生銘心刻骨,五年之后,反動派再次向進步青年舉起屠刀,柔石、白莽等“左聯”的五位青年作家慘遭殺害,魯迅先生又一次失去了好朋友,中國又一次失去了好青年。試想,魯迅先生會怎樣?是沉默還是高聲吶喊?

            補充新知并簡介文章背景。

            1、“左聯”:全稱為“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它是一個由文學研究會、創造社、魯迅先生發起的進步青年所組成的文學組織,魯迅在“左聯”成立大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并當選為常委。“左聯”倡導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并把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工作方針,主張“對舊社會和舊勢力的斗爭必須堅持、持久,而且要注重實力”。白莽、柔石、馮鏗、李偉森、胡也頻均參加了這一進步組織。

            2、文章的時代背景:課文所寫事件,發生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國民黨反動派為了配合反革命的軍事“圍剿”,他們一方面利用反動文人對抗革命文藝運動,一方面采取查禁書刊、封閉書店、逮捕、暗殺左翼作家等法西斯文化專制主義手段“圍剿”左翼文學。1931年1月17日,柔石、白莽等“左聯”的五位青年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槍殺于上海龍華,大批“左聯”作家被通緝,魯迅先生也時刻面臨著被捕的危險。但魯迅先生毫不畏懼反動派的淫威與屠刀,在聞知柔石等五位青年遇難的消息后立即發表了《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的血》、《黑暗中國的文藝界的現狀》等文章,強烈抗議和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罪行。在烈士遇難兩周年的日子里。即1933年2月8日,魯迅先生用飽含血淚的筆,帶著無限悲憤的感情寫下了《為了忘卻的記念》這篇紀念性文章。

            三、檢查預習情況:

            詞語補釋:

            隱約其辭:由于某種原因說話或寫文章故意不把意思直說出來。隱約:使不明顯,不清楚。

            欣幸:欣喜而慶幸。

            鄭重其事:對事情的態度嚴肅認真。

            剛健質樸:堅強有力,樸實而不矯飾。多用來形容人的性格或文藝作品的風格。

            永訣:永別。

            依稀:仿佛。

            禁錮:束縛;強力限制。

            淤積:(水里的泥沙等)沉積。

            延口殘喘:延長一口殘存的呼吸,意為努力掙扎著勉強活下去。

            明珠暗投:舊時比喻懷才不遇。這里比喻好東西落到壞人手里。

            惴惴:憂愁,恐懼。這里是擔心的意思。

            情隨事遷:心情隨著事情的變化而變化。

            人心惟危:人的心地險惡難測。語出《尚書·大禹謨》

            急于事功:做事急于求成。

            積習:長期以來養成的習慣。

            眷眷:懷念,依依不舍。

            拳拳:誠摯懇切。

            2、由學生質疑,教師訂正并補充個別字的音、義。

            四、課文誦讀(教師范讀或聽錄音)

            1.師生共同研究,探討課文。可從預習題入手。

            (1)先找同學給大家講講文章中的三個典故。

            (2)哪些同學愿將自己歸納的各部分大意介紹給大家?

            第一部分:回憶與白莽的三次交往。

            第二部分:寫與柔石的交往及柔石的為人(兼及馮鏗)。

            第三部分:寫白莽與柔石的被捕。

            第四部分:寫柔石等“左聯”五位青年作家被捕遇害的經過,進一步揭露反動派的罪行,表達對革命烈士的深切悼念和贊揚。

            第五部分:抒發了對烈士的懷念和尊敬之情,表達了對反動派的必然滅亡、人民革命戰爭必然勝利的堅定信念。

            (3)這五個部分是否可以顛倒一下順序,能否先對烈士進行一番頌揚,再說與他們的交往呢?(同學討論)

            (4)引導學生質疑: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同為寫人,但從下文看,柔石與魯迅先生的關系更為密切,能否先寫柔石再寫白莽呢?

            (5)在疏通了文意的基礎上,討論一下本文標題。

            啟發學生質疑:明明是一篇紀念性文章,可作者卻用上了“忘卻”這個詞,是否有些不妥?

            教師可因勢利導

            小結:可采用學生歸納的方法來完成

            ①課文題目如何理解?

            ②文章五部分分別講述了什么?

            ③為什么說五部分的結構安排是作者的匠心獨運?

            五、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誦文章,體會作者邊敘事邊抒情議論的寫法以及含蓄而深刻的語言。

            2、在書上畫出或利用課文右邊的空白寫出自己不理解的語句,比比誰讀得細,列出的問題多。

            3、完成課后練習一。

            附:本課時板書參考

            為了忘卻的記念→為了戰斗的記念

            一、與白莽的交往

            二、與柔石的交往

            三、柔石、白莽被捕

            第二課時

            一、引魯迅1932年寫的《七律》(亦稱《自嘲》),導入新課,用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七律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冬夏與春秋。

            二、檢查作業,復習舊課(利用投影儀顯示)。

            課文題目為《為了忘卻的記念》,對于這個語意曲折含義深刻的標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B)

            A、“忘卻”是“擺脫”、“擱置”的同義詞,意思把悲痛暫時擱置一邊,化悲痛為力量,以更有效的戰斗來紀念死者。

            B、“忘卻”指暫時忘掉“兩年以來時時襲擊我的心”的“悲憤”的情感,振作精神與敵斗爭,并以此作為對烈士最好的紀念。

            C、“忘卻”與“記念”不矛盾,“為了忘卻”實際上是為了戰斗,唯有戰斗才是對烈士的最有價值的紀念。

            D、反映了作者對死難烈士的真摯深切的感情和堅強的斗志與必勝的信心。

            三、研習新課

            (一)先由學生質疑,教師補充,然后師生共同討論:

            1、第一段能否刪去?

            2、第二段中提到:“……當時上海的報章都不都不敢載這件事,或者也許是不愿,或不屑載……。”其中“不敢”者、“不愿”者,“不屑”者各代表哪類人?

            3、在魯迅的印象中,白莽是怎樣的一個人?(或者說白莽的性格特點怎樣?)

            4、作者和白莽第三次相見時,白莽才告訴作者是“一個革命者,剛由被捕而出”,這說明了什么?

            5、第一部分末尾處,為什么要提及給白莽送書是托柔石送去的?

            (二)研讀第二部分:

            1、討論:柔石是怎樣的一個人?(到文中找出相關句子并加以分析。)

            提示:①為人隨和,單純、善良。(“迂”)②聯系全文得出柔石是一位認定真理就一往無前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好青年。(硬氣)

            2、深入領會作者把柔石比附方教孺的用意。

            提示:柔石和方孝孺在威武不屈、舍生取義的剛烈精神上是一致的,他們都將為后人敬仰和贊頌;同時,作者用朱棣慘無人道、濫殺無辜的暴行,來暗示國民黨反動派殺害進步青年的罪行,是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深刻的揭露和控訴。

            (三)思考第三部分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前兩部分分別記述了作者與白莽、作者與柔石的交往,這一部分交代了白莽、柔石的同時被捕,由此過渡過記敘五人被捕,也為下文抒情作了鋪墊。可以說這一部分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四)研讀文章的第四部分:

            1、討論并概括第四部分的主要信息。

            提示:①與柔石最后一次見面的原因、情形、時間。

            ②作者也因此而受到了株連。③烈士在獄中的情況及其遇難。

            ④痛悼烈士,控訴敵人的罪行。

            ⑤略及李偉森、胡也頻、以白莽的詩作結。

            2、研究探討以下問題,深入領會作者的無限悲憤之情。

            ①作者提及《說岳全傳》中高僧“坐化”的典故有什么用意?

            提示:這個典故是針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柔石被害的案情也是“誰也不明白”;秦檜捉拿道悅,與國民黨反動派要抓魯迅又非常相似,暗示了這個社會有如秦檜當道的時代。當然,魯迅先生對道悅自行涅槃的做法是不贊成的,他并不像道悅和尚那樣束手待斃,而是“逃走”,保存實力,繼續戰斗。

            ②“天氣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們是有的。洋鐵碗可曾收到了沒有?……但忽然得到一個可靠的消息,說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龍華區警備司令部被槍斃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彈。”

            “原來如此!……”

            思考:畫橫線的句子可不可心刪去,為什么?“原來如此!……”中“此”指代什么?嘆號和省略號各表達什么作用?試把這句話的深層含義說出來。

            提示:不能刪。這段文字詳記柔石等人被害的消息,表明這是集體遇難,秘密屠戮,是虐殺。這段文字表達了作者對柔石無微不至的關懷,對敵人強暴罪行的揭露和控訴,抒發了極度悲憤之情。

            “原來如此”單獨成段,感情十分強烈復雜。嘆號表明憤怒與抗議,省略號則包含了許多難以盡述的復雜感情。

            深層含義:反動派競如此卑劣兇殘地對待無辜青年,柔石這樣的好青年竟會遭到如此殘酷的殺害是作者始料不及的。全段記敘、抒情、議論結合,有利于表達感情,深化主題。

            (五)師生共同朗誦第五部分,深入領會作者的感情。

            1、引導學生質疑:這一部分和前四部分大的不同是什么?(抒情色彩更重。)

            2、研究探討:作者說:“年青時讀向子期《思舊賦》,很怪他為什么只有寥寥的幾行,剛開頭卻又煞了尾。現在我懂了。”作者到底“懂得”了什么?

            提示:將自己當時的處境與心情同向子期相比,意在揭露蔣介石的反動統治與司馬氏以殺奪手段建立的晉朝一樣,在政治上都是極端黑暗腐朽的,人們稍有不慎,都可招來殺身之禍。因此,正直的人是沒有言論自由的,在“禁錮得比罐頭還嚴密”的統治下,確實是“無寫處”的。

            3、揣磨語句含義:“夜正長。路也正長,我不如忘卻,不說的好罷。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將來總會有記起他們,再說他們的時候的。……”

            提示:作者意識到革命斗爭的長期性和曲折性,必須擺脫悲哀以進行更有效的戰斗,堅信反動派必然滅亡,正義事業一定勝利。

            四、小結

            1、文章涉及的人較多,材料又很零碎,但文章的結構安排卻顯得十分嚴謹,這是為什么?給我們以怎樣的啟示?

            提示:這主要得益于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寫作此文時的真情實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要隨時隨地地積累總結,作文時以“吾手寫吾心”為宗旨,克服“假、大、空”話。

            2、作者三次用典,增加了文章的力量,簡要評述。

            提示:三個典故都緊緊圍繞對革命烈士崇高形象的歌頌,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深刻揭露展開。

            3、各抒己見:鼓勵學生在學完課文后繼續質疑,師生共同分析歸納,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五、布置作業:

            1、再次深入誦讀課文,領會作者愛憎分明的感情,鞏固理清思路的基本方法。

            2、完成課后練習三。

           

          收藏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www.scgzkg.net . All Rights Reserved

          知識商店
          黑人无码精品又粗又大又长| 无码人妻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中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91天日语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无码内射中文字幕岛国片| 制服丝袜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二区|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豆芽|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视频| 天堂资源在线最新版天堂中文|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120软件| 永久免费av无码入口国语片|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 中文字幕人妻中文AV不卡专区| 高清无码在线视频| 黄A无码片内射无码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 |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蜜桃| 免费看成人AA片无码视频吃奶| 久草中文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一区图| 痴汉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亚洲日产无码中文字幕| 国色天香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亚洲爆乳无码精品AAA片蜜桃| 久久综合一区二区无码|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2021无码最新国产在线观看| 乱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国产盗 | 潮喷失禁大喷水aⅴ无码|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免费蜜桃| 亚洲av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66 |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 手机永久无码国产AV毛片|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臀浪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