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資源網 > 高中教案 > 高一語文教案 > 高一語文教案:六國論

          電子課本

          高考真題

          高考模擬題

          高中試卷

          高中課件

          高中教案

          高一語文教案:六國論

          來源:網絡資源 2009-10-22 21:49:45

          [標簽:高一 教案 語文]

            教學目的

            1.領會蘇洵關心國家、反對屈辱求和,主張抵抗外辱的思想,了解作者借古諷今的現實針對性。

            2.提高學生對古今異義詞語的準確識別,運用的能力。

            3.學習本文圍繞中心論點用多種論證方法逐層論證的手法和生動形象的語言特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我們上學期曾學習過賈誼的《過秦論》,作者借評論秦的興亡來告誡當時的封建統治者要吸取歷史教訓。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阿房宮賦》,杜牧就秦國統治者驕奢淫逸、橫征暴斂,不顧人民死活,從而導致覆亡來諷時刺世。這節課我們要一起來學習《六國論》,看看作者蘇洵這位封建時代的進步知識分子又在借評論六國滅亡來闡述什么樣的政治主張。

            二、解題

            1.作者簡介

            蘇洵(1009—1066),字明允,自號老泉,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著名散文家。據說27歲才發憤讀書,經過十多年的閉門苦讀,遂通六經、百家之說。下筆頃刻數千言。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帶領兒子蘇軾、蘇轍到汴京(現在河南開封),以所著文章22篇(《幾策》二篇、《權書》十篇、《衡論》十篇)謁見翰林學士歐陽修。歐陽修很賞識這些文章,認為可以與賈誼、劉向的文章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薦他。一時公卿士大夫爭相傳誦,文人競相模仿。因此,蘇洵將自己的文集命名為《嘉祐集》

            蘇洵精于散文,后人因其子蘇軾,蘇轍都以文學聞名,故稱他為“老蘇”,將父子三人合稱“三蘇”,并列入唐宋散文八大家。

            2.背景

            (1)六國滅亡的時代背景(幻燈)

            ①韓魏楚以地賂秦大事年表前290年韓割武遂予秦

            前280年楚割漢北及上庸予秦

            前275年魏割溫予秦

            前273年魏割南陽予秦

            ②秦滅六國時間

            前230年滅韓

            前225年滅魏

            前223年滅楚

            前222年滅趙、滅燕

            前221年滅齊

            ③六國抗秦大事年表

            前269年趙將趙奢擊秦,大破之。

            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趙,大破秦軍。

            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國兵敗秦軍于河外。

            前233年秦攻赤麗,宜安,被趙將李牧擊退。

            前232年秦攻番吾,又被李牧擊退。

            戰國時代由于生產方式的變化,各諸侯國都開始進行改革,眾多的改革中,唯有秦國的商鞅變法最為成功,為秦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而六國因循守舊,經濟和軍事實力日漸衰落,在秦國強大的軍事和外交攻勢下,紛紛割地求和,終至滅亡。后來秦國用了8年的時間滅了六國,統一了天下。

            (2)蘇洵所處的北宋的時代背景(幻燈)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澶淵之盟”議定。北宋每年給遼“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

            宋仁宗慶歷二年(1044年),宋又被迫與遼訂盟,每年加“歲幣”銀十萬兩,絹十萬匹。

            同年,宋與西夏達成協議,西夏對宋稱臣,宋每年送給西夏銀十萬兩,絹十五萬匹,茶三萬斤。

            作者所處的北宋王朝,對內專制集權,對外卑躬屈膝,內憂外患,始終不絕。北宋初期,西、北方邊患嚴重,自開國至英宗治年年間,宋和遼與西夏開戰,敗多勝少。軍事上的軟弱無能導致外交上的妥協投降,北宋為求茍安,年年割地納貢。而這樣沉重的負擔,全落在百始頭上。國難當頭,矛盾尖銳,茍洵針對這樣的現實寫作此文,用于諷喻宋王。

            三、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速讀,熟悉課文。

            2.教師范讀,正音,并提示學生注意朗讀節奏。

            3.學生依書下注釋,粗通文意,有疑問的地方勾畫出來課堂提問。

            4.學生熟讀課文。

            四、布置作業

            1.對課文熟讀成誦。

            2.課后練習二、三、四。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課后練習二、三、四

            二、把握文章論證結構

            1.第1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六國破滅,弊在賂秦。

            本文開門見山地提出中心論點“弊在賂秦”,接著從正反兩個不同的角度,即“賂者”和“不賂者”,均受賂秦之害進行論證。“賂秦”的國家因“賂秦”而“力虧”;不賂秦的國家因“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不賂者以賂者喪”。最后總結,重申論點,“弊在賂秦”。

            2.第2段以“割城”為例,論證“賂秦”之弊。

            緊承第一個分論點“賂秦而力虧”寫韓、趙、魏三國把祖先艱難得到的土地輕易拱手送給秦國,而“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從而論證“弊在賂秦”的論點。

            3.第3段,以“不賂者以賂者喪”的事實,進一步論證“弊在賂秦”。

            緊承第2個分論點“不賂者以賂者喪”,文中寫齊、趙、燕三國雖“義不賂秦”,但“蓋失強援,不能獨完”,從而論證“弊在路秦”的中心論點。

            4.第4段承上啟下,提出“為國者”不要被敵國的“積威之所劫”的勸告。

            5.第5段,借時諷世,借古喻今,諷諫北宋王朝改變妥協政策,奮起抵抗。

            將六國的情況與北宋情況作對比,證明六國力量遠弱于北宋,警告北宋統治者不要重蹈六國滅亡的舊事,點明本文主旨,即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

            三、論證方法

            1.對比論證

            用攻戰中秦之所得,諸侯之所失與賂秦中秦之所得、諸侯之所失對比,說明秦不用戰爭就能獲得土地,六國不用戰爭就失去土地,因此六國最終滅亡,是歷史必然,將秦與六國對比,將六國與六國對比,同樣證明六國破亡為歷史的必然。

            2.引證法

            引用蘇代的話,證明“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的觀點。

            3.例證法

            列舉六國滅亡的史實,證明觀點。

            四、布置作業

            背誦全文

            第三課時

            一、檢查作業

            1.回顧全文的論證結構。

            2.檢查背誦。

            二、結合課后蘇轍《六國論》作比較閱讀

            1.學生自讀蘇轍《六國論》。

            2.分組討論兩文異同。

            3.總結

            (1)相同點:

            兩文都很重視韓魏兩國在七國紛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蘇轍認為“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韓魏也”,因此六國應“厚韓親魏”。蘇洵也認為“以地事秦”中韓、魏兩國最為突出,“為積威之所劫”,最終招致滅亡。

            (2)不同點

            ①六國破滅的根本原因。

            蘇洵認為在于六國爭相以地賂秦。蘇轍認為在于六國沒有遠略,背盟敗約,自相殘殺。

            ②兩篇文章的最終目的。

            蘇轍就史論史,結尾只表示了悲痛的感情。蘇洵是借古諷今,由論史轉向論策,為六國設想出總體策略。首先,不賂秦,不附秦,不派刺客,不殺良將。其次,“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這些策略實際上也是對北宋朝廷說的。

            蘇洵的憂國之心由此也可見一斑了。

            三、布置作業

            1.進一步落實背誦。

            2.歸納整理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及詞類活用等現象。

            附:板書設計

            六國論

            蘇洵

            一、解題

            1.關于蘇洵

            二、分析論證結構

            三、論證方法

            1.對比論證

            2.引證法

            3.例證法

          收藏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www.scgzkg.net . All Rights Reserved

          知識商店
          亚洲AV无码乱码精品国产| 国产av永久无码天堂影院|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久| 波多野结衣亚洲AV无码无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无码不卡免费视频 |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中文字幕| 好硬~好爽~别进去~动态图, 69式真人无码视频免 | 国产在线精品无码二区| 99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线视频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ⅴ无码大片在线看| 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琪琪布|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 午夜不卡久久精品无码免费|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久久中文字幕精品| 国模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gogo少妇无码肉肉视频| 人妻无码中文久久久久专区| 无码av高潮喷水无码专区线| 欧美日韩国产中文精品字幕自在自线|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WWW插插插无码视频网站| 国产产无码乱码精品久久鸭 | 国产午夜无码专区喷水| 人妻无码中文久久久久专区| 少妇人妻无码专区视频| 亚洲av无码精品网站|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免下载| 中文字幕AV中文字无码亚| 国产aⅴ激情无码久久|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在线中文字幕精品第5页|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东京热| 亚洲中文无韩国r级电影|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京东传媒| 中文字幕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