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復習必備:知識盲點、錯點大整合! (4)
2020-01-01 09:42:40高考網整理
31.辨析與內環境有關的7個易錯易混
(1)血液≠體液,血漿≠內環境:體液包括細胞外液(內環境)和細胞內液,細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漿、組織液和淋巴,而血液包括血漿和血細胞。所以血液并不全是體液,血漿只是內環境的一部分。
(2)體內液體≠內環境:一切與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宮等)及與外界相通的液體(如尿液、淚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屬于內環境。
(3)細胞內的成分≠內環境的成分:一切只能存在于細胞內的物質,如血紅蛋白、細胞膜上的載體蛋白、胞內酶(如呼吸氧化酶)等,不屬于內環境的成分。
(4)內環境穩態≠內環境恒定不變:內環境穩態是一種動態平衡并非恒定不變的。
(5)抗利尿激素的合成與釋放不是同一器官:合成在下丘腦,釋放在垂體。作用于腎小管和集合管。
(6)環境溫度影響調節方式:環境溫度低于體溫時為神經—體液調節,環境溫度高于體溫時主要是神經調節。
(7)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體內都缺乏胰島素
①Ⅰ型糖尿病:胰島B細胞受損,胰島素分泌不足。需終生注射胰島素治療。
、冖蛐吞悄虿。簷C體對胰島素敏感性下降(可能與細胞膜上胰島素受體受損有關),血液中胰島素濃度并沒有下降。
32.與免疫調節有關的4點提醒
(1)關注免疫細胞的三個“唯一”
、傥ㄒ荒墚a生抗體的細胞:漿細胞。
②唯一不能識別抗原的免疫細胞:漿細胞。
、畚ㄒ荒茏R別抗原但沒有特異性的免疫細胞:吞噬細胞。
(2)T細胞在胸腺中成熟,B細胞在骨髓中形成,兩種細胞在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效應細胞和記憶細胞。吞噬細胞屬于免疫細胞,但不屬于淋巴細胞。
(3)吞噬細胞參與的免疫過程:吞噬細胞既參與非特異性免疫,也參與特異性免疫(既參與體液免疫,也參與細胞免疫),T細胞既參與體液免疫,又參與細胞免疫。
(4)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中效應細胞的來源不同
、俪醮蚊庖撸築細胞或T細胞。
、诙蚊庖撸篴.B細胞或T細胞;b.記憶細胞。
33.與生長素有關的6點提醒
(1)胚芽鞘尖端的系列實驗應明確的問題
、偕L素的產生部位——胚芽鞘尖端。
②發揮作用的部位——尖端下面一段。
、鄹泄獠课——胚芽鞘尖端。
④生長素的作用——促進生長。
⑤彎曲生長的原因——生長素分布不均勻,導致生長不均勻。
、抟鹕L素分布不均勻的原因——單側光照、地心引力等。
(2)不同濃度生長素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具有相同作用效果的生長素濃度分別位于最適濃度的兩側。
(3)生長素對植物生長既不促進也不抑制≠不生長:既不促進也不抑制=正常生長。
(4)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對生長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單子葉植物適宜的生長素濃度較高,而雙子葉植物適宜的生長素濃度較低,所以在單子葉作物的農田中噴灑適宜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可以除去雙子葉雜草。
(5)用生長素處理而獲得無子果實,果實細胞中的遺傳物質未改變。
(6)植物表現出的頂端優勢與生長素的運輸有關:生長素能由低濃度的頂芽部位向高濃度的側芽部位運輸,說明生長素的運輸方式是主動運輸,且是極性運輸。
34.有關植物激素作用的5點提醒
(1)促進果實發育和成熟的激素是不同的:果實發育主要是生長素的作用結果,果實成熟主要是乙烯的作用結果。
(2)生長素與細胞分裂素促進生長的作用原理是不同的:生長素促進細胞伸長,即體積增大;細胞分裂素促進細胞分裂,即細胞數目增多,二者共同促進植株生長。
(3)植物的生長發育不是某一種植物激素單獨起作用,而是由多種激素相互協調,共同調節的。
(4)激素調節只是植物生命活動調節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在“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時間和空間上程序性表達的結果。
(5)光照、溫度等環境因子的變化會引起植物體內產生包括激素合成在內的多種變化進而對基因的表達進行調節。
35.與種群特征有關的2個易錯點
(1)種群數量≠種群密度:種群密度是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強調“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即種群數量增加,種群密度不一定增加。
(2)樣方法的適用對象:并非只適用于植物種群密度的調查,對于活動能力弱、活動范圍小的動物或某種昆蟲卵也可用樣方法調查。
36.與種群的數量變化有關的4個易錯點
(1)對“λ”的理解:Nt=N0λt,λ代表種群數量增長倍數,不是增長率。
、λ>1時,種群密度增大;
②λ=1時,種群密度保持穩定;
、λ<1時,種群密度減小。
(2)K值不是一成不變的:K值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發生變化,當環境遭到破壞時,K值會下降;反之,K值會上升。
(3)增長率≠增長速率
①“J”型曲線反映的種群增長率是一定的,而增長速率逐漸增加。
②“S”型曲線反映的種群增長率逐漸降低,而種群增長速率是先逐漸增大后逐漸減小的。
(4)最大捕撈量≠最大日捕撈量
、俜N群數量達K/2時及時捕撈可以獲得可持續利用的最大捕撈量但不能獲得最大日捕撈量。
、谧畲笕詹稉屏繎搶N群密度最大時。
37.與群落的結構和演替有關的4個易錯點
(1)垂直分布與垂直結構
、俑呱街脖坏拇怪狈植迹菏怯捎陔S海拔高度升高,溫度下降明顯,從而導致不同海拔高度植被(群落)分布不同。如:闊葉林——針葉林——高原草甸——苔原屬于四個不同的群落垂直分布。
、谌郝涞拇怪苯Y構的分層現象:是指同一個群落內不同物種的配置情況,包括植物的分層現象。
(2)演替的結果:并不是所有的群落都能演替成森林。
(3)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過程中一些種群取代另一些種群,是一種“優勢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4)演替是“不可逆”的:演替是生物和環境反復相互作用,發生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不可逆變化,但人類活動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進行。
38.有關生態系統組分的4點誤區
(1)細菌均屬于分解者:只有營腐生生活的細菌才是分解者。
(2)生產者都是綠色植物:生產者主要是指綠色植物。
(3)植物都是生產者:植物菟絲子營寄生生活,是消費者。
(4)動物都是消費者:營腐生生活的動物,如蚯蚓、蜣螂等屬于分解者。
39.有關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4點提醒
(1)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強調關鍵詞“固定”而不能說“照射”。
(2)10%~20%是相鄰兩個營養級的傳遞效率,不是兩個個體之間的傳遞效率。
(3)同化量≠攝入量:同化量=攝入量-糞便量。
(4)能量傳遞效率≠能量利用率
、倌芰總鬟f效率:能量沿食物鏈流動,以“營養級”為單位,傳遞效率約為10%~20%。
、谀芰坷寐剩毫魅肴梭w中的能量占生產者能量的比值。
40.有關生態系統3大功能關鍵詞
(1)能量流動:單向、逐級遞減,范圍為食物鏈各營養級。
(2)物質循環:元素反復利用、循環流動,范圍為生物圈。
(3)信息傳遞:往往具有雙向性,范圍為“生物與生物”及“生物與無機環境”。
41.與生物多樣性有關的4點失分誤區
(1)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是指對生態系統起到重要調節功能的價值。
(2)外來物種的入侵不一定會引起本地物種數目的增加,如果入侵的物種對當地生物是不利的,則會引起本地物種數目銳減。
(3)生物多樣性的原因從不同角度進行理解有不同的解釋,從進化角度看,物種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多樣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變異與定向選擇在進化過程中共同作用的結果。
(4)就地保護除了保護區域內的物種,還應保護相應的生態環境,而在物種生存的環境遭到破壞后,不再適于物種生存,就只能實行易地保護。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