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教案:《旅夜書懷》 7
來源:網絡資源 2024-10-15 15:22:09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生能夠理解《旅夜書懷》的詩歌內容,掌握詩中的意象及其所營造的意境。
2.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分析、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體會杜甫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藝術手法,以及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杜甫在詩中表達的孤苦寂寞、漂泊無依的情感,以及他對國家、個人命運的深刻感慨。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揣摩詩歌的意象,學習反襯的手法,把握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寓情于景的表現手法及詩歌情感的深入理解。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介紹杜甫的生平背景和他所處的時代背景,引出《旅夜書懷》的寫作背景。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被譽為“詩史”,深刻反映了社會現實和民生疾苦。這首詩是他在漂泊途中所寫,集中表現了他的孤獨、寂寞和漂泊無依的心情。
(二)作者及背景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后世尊稱為“詩圣”。
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他的詩歌多涉筆社會、政治黑暗、人民疾苦。
《旅夜書懷》寫于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杜甫在離開成都后,乘舟東下,途經渝州、忠州時所作。此時杜甫已53歲,且常年有病,國家時局不穩,自己生活無著落,心情沉重。
(三)朗讀指導與訓練
1.聽錄音:先讓學生聽一遍詩歌的朗讀錄音,感受詩歌的節奏和韻律。
2.指導誦讀:
首聯:宜讀得輕而稍緩,渲染出孤寂的氛圍。
頷聯:讀得更緩些,頓挫更分明,聲調高昂,讀出大自然的蒼茫壯闊。
頸聯:直抒胸臆,上句為賓,下句為主,讀出壓抑感。
尾聯:緩緩讀出,“天地”之后稍頓,然后平平送出“一沙鷗”三字,讀出“余音繞梁”之效。
(四)品讀鑒賞
1.詩歌意象分析:
詩中的意象包括細草、微風、岸、危檣、舟、星、平野、月、江流等。
這些意象共同構成了一幅孤獨冷寂、雄渾闊大的畫面。
2.情感分析:
首聯通過“細草”、“微風”、“危檣”、“獨夜舟”等意象,營造出一種孤獨冷寂的氛圍。
頷聯“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以樂景寫哀情,用自然的遼闊無邊反襯一葉小舟的孤單與渺小,表達了詩人漂泊無依的凄涼心境。
頸聯“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通過反問的語氣,表達了詩人對政治理想不得實現的憤慨和對自身命運的無奈。
尾聯“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以沙鷗自況,形象地概括了詩人后半生的漂泊生活,傳達出深沉的孤獨和悲涼。
(五)總結歸納
《旅夜書懷》通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表達了杜甫在漂泊途中的孤獨、寂寞和無奈。
詩歌中的意象豐富而生動,意境雄渾而深遠,體現了杜甫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
四、作業布置
1.背誦并默寫《旅夜書懷》。
2.嘗試改寫《旅夜書懷》前四句,要求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細致描寫。
3.預習下一課內容,了解杜甫的其他詩歌作品及其藝術特色。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