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知識點 > 高考歷史知識點 > 歷史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方式的探索與實踐

          歷史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方式的探索與實踐

          來源:網絡資源 2009-08-28 18:33:40

            傳統歷史教學中,課堂上缺乏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即使存在,這種合作學習的機會較少,層次也較低,交流的內容也較單一,常見的方式是就某個課內習題進行討論,而后確定一個標準答案。這樣就造成學生學習方式單一、被動,學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歷史教師應努力改變這一狀況,倡導靈活、有趣、合作的學習方式(如進行分組討論、演歷史劇、研究性學習等),創設適當的情境,發揮學生的多元潛能。讓有共同學習方式或有互補學習方式的學生一起進行合作學習,使學生在相互交流與合作的過程中得到良好的發展。《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也專門提及合作學習,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由此可見,國家決策部門對合作學習的重視。在歷史教學中如何有效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也就成了廣大歷史教師關注和探究的問題。

            一、合作學習的含義和價值

            合作學習是針對教學條件下學習的組織形式而言的,相對的是“個體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①它既是教師在課堂上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也是學生在集體學習中的一種學習方法。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要素: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期望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建立并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決組內沖突;對于各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對共同活動的成效進行評估,尋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徑。②

            (一)合作學習能培養學生的能力——合作交往

            科技全球化、經濟一體化、人才流動化、文化多元化對“社會人”的要求日趨提高。因此素質教育把培養學生的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當然合作交往能力也在其中。而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合作交往能力的重要方式。其具體形式如教學中在評價某一歷史事件或某一歷史人物時采用小組討論或辨論、學生相互議論、評論的方式;或以“問題解決”為動機,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探討的方式;還可以在歷史社會實踐活動中,組織學生開展合作性的參觀、調查和訪問等活動。在合作學習中教師不斷引導學生與人交流、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以上形式通過學生與學生、學生與社會的接觸,能有效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交往能力。

            (二)合作學習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求異

            新課程標準下的《中國歷史》提供了許多讓學生合作討論的有趣味的歷史小問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進行聯想,發表各自的觀點。通過合作學習的形式,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時又分享別人的看法,在討論、爭辨的過程中,學生的思路就會越來越明晰,能多角度、多方位地尋求問題分析、解決的策略,對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創造性思維十分有利。更進一步講,有些問題常常通過集體的智慧被學生們創造性地加以解決。所以說合作不僅能有效調動所有參與者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每個人的智慧,而且能激發每個人高度的求異思維。

            (三)合作學習能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強調主體、促進全體

            新課程的啟動,學習方式的變革,教師角色需重新定位。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是個組織者、合作者、促進者、指導者,而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活動的設計和指導思想要以學生的“發現”和“探究”為核心,并體現師生平等、共同參與、多元交流、機會均等、積極體驗的原則。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有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合作學習才能真正有效地開展起來。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拓展學習領域,可以使多渠道搜集的學習資源得到共享,可以從彼此的思維、行為碰撞中收集“火花”。從中他們不僅可以向教材學習、向教師學習,還有更多的機會向同學學習或向社會學習。從而使每個學生達到更主動、更廣泛的發展。這也真是素質教育“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具體表現。

            二、合作學習的組織

            根據“多元智力理論”之“人際交往智力”的學習風格——小組教學是適合他們學習的最好的方式。如何高效、有序地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呢?根據教學或學習的各種需要,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人數較少的小組,教師根據各小組的共同特點分別與各小組接觸,進行教學或布置他們共同完成某項學習任務。③

            (一)合作學習小組的多樣化

            歷史課堂教學為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學習過程,通常是以小組形式開展合作學習的,小組合作的方式可多樣化,如小組討論、小組辯論、小組搜集資料,以及以小組為單位編演歷史劇等。隨著教育的現代化,還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網絡搜索或網上交流,在更大的空間內進行合作學習。

            (二)細化分工,明確職責

            小組的組成以及人員的多少,可根據教學內容、教學條件、學生實際而定。

            1.同質分組:每組成員背景和程度相似,按學習成績、學習的能力、學習的積極性把學生分為好、中、差三部分。三部分學生都是相對而言,可隨時調整。每個組由這三類學生組成,這樣小組學習時學生之間興趣相投,愛好相同,可互幫互學,共同提高。

            2.異質分組:即讓不同學習程度,不同愛好的同學分在一組,同組成員具有多種社會特征和不同能力水平即將不同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興趣、性別、個性的學生分配在同一組內。這樣通過幫傳帶,可有效促進差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他們的進步與提高。

            3.自由組合即讓學生自己組合學習小組,這樣做學生的興趣高,凝聚力強,合力大,能主動地參與討論,所取得的效果也很好。

            總之,在實踐過程中要綜合、靈活運用各種分組方式以適應課堂條件和學生特征。因為沒有一種分組方式適合所有情景。學習小組的劃定,關鍵是要能吸引小組的全部成員都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的全過程中來。所以小組內各自明確分工、各司其職是至關重要的。同時在小組活動時發揚民主,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和意愿,也是促進他們主動參與合作學習的重要因素。組內每個組員都要有一個身份,一項職責,如組長、記錄員、報告員、檢查員等。為了促進合作學習小組形成“組內互助合作、組間競爭奪標”的學習氛圍,還可每組設立組名,對表現出色的小組予以表揚、激勵,適度加分。

            (三)教師發揮主導作用

            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教師的主導作用也不可忽視。合作學習是否成功關鍵在于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的好壞,它是成功實現合作學習的橋梁。在整個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如何組織、激勵、指導等方面。

            “組織”,指教師在活動的設計策劃、小組分工、活動中組織應變等方面,必須充當一位“總設計師”、“總導演”、“總調度”。這就需要教師深入鉆研教材,精心備課,對課堂上可能遇到的問題要心中有數,避免出現被學生“問倒”的尷尬局面。

            “激勵”,指學生在進行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不斷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啟發誘導學生獨立思考,暢所欲言,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對個別學生或個別小組有獨到見解或出現創造性思維火花時,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持,造成一種熱情鼓勵、真誠幫助、寬容體諒的良好氣氛。一句真誠的表揚、一個贊許的目光……都能使每個學生真切地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成功與快樂,從而產生進一步合作的欲望。

            “指導”,指教師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深入小組了解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分析他們的看法,及時發現他們的失誤,以便提供必要的點撥和疏導,并能及時把學生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決不能放任自流。另外在小組總結、提煉、運用時,教師要概括學生已發現的結論,提供學生運用新知識的情景,及時給出促進學生發展評價意見等。

            三、合作學習的實踐

            (一)教學內容的分塊合作學習

            《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5課“燦爛的青銅文明”一課有三部分內容:青銅器的高超工藝、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奴隸的悲慘生活。根據教學內容可將學生分成三個大組,第一組是手工業組,第二組是農牧業組,第三組是奴隸生活組。然后讓學生閱讀相關內容,廣泛收集本組所需要的信息。教師可利用學生閱讀的機會,了解各組收集信息的情況。接著各組將收集的信息展示交流,每組選派一位代表對得出的結論進行講解。

            《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第5課“和同為一家”一課講了吐蕃、回紇、靺鞨、南詔四個民族的有關內容。按內容教師可在課前指導學生分四組收集各族的有關資料(各民族生活在哪里、各民族生活習俗、各民族的杰出首領、各民族與唐朝的關系),課上學生分組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共同討論各民族的學習內容。然后各小組的同學分別推薦一名同學向全班同學介紹本組的學習成果。最后每組分別請一位同學點評四小組上臺發言的學生的觀點。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討論,發言,掌握了各民族的發展概況及不同特征,這樣就能把四個民族講得清晰明了,透徹生動。

            以上是根據教學內容分塊分小組進行的合作學習。通過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在合作活動中相互幫助,相互學習,相互勉勵,共同提高,進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二)辯論式的合作學習

            教師作為合作學習的設計者和組織者,辯論所擬定的主題應以評價性、爭論性問題為主。諸如對某個歷史人物功過的評價;對某個歷史事件所起的作用和影響的看法等等。《中國歷史》七年級上下兩冊教材中有關歷史人物、歷史事件評價的例子不勝枚舉。在教學中教師可借此組織正反方辯論,這既能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進而培養學生深入探究的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如上冊第6課《春秋戰國的紛爭》中春秋爭霸和戰國兼并對當時的百姓和歷史發展有什么影響?(肯定和否定)教師可讓學生按小組自由結合為正方和反方兩大陳營,并提供事先準備材料用多媒體展示出來,為學生提供辯論依據。在辯論中,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最后教師進行點評,對積極發言的學生給予表揚,對有獨到見解的同學予以肯定,對平時不愛發言的同學予以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對脫離主題的同學要予以評議,幫助其分析原因,使之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接著教師進行小結,概括指出學生所持的不同觀點和意見,并且指出尚未解決的問題。

            (三)角色扮演中的合作

            歷史教學中創設歷史情景,進行角色扮演,讓參與學生體驗其中感覺,讓觀眾學生有如身臨其境,這是課堂教學表現形式的創新。同時扮演者更需要在過程中的配合,這既是一種合作,又是學生表演才能的體現。在我市初中歷史評課活動中《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第15課《明朝君權的加強》),有位教師就編排了“特務是如何監視臣民的”這一歷史小品,學生自告奮勇擔任有關角色,通過短短的準備,學生把人物的性格、動作、造型等表演得惟妙惟肖,有的學生還適度創新,臺詞、動作都夸大渲染。教師及時給予表揚、鼓勵,讓全班學生鼓掌,讓參與者有一種成功感受。這一教學環節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了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也真正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

            (四)活動課中的合作

            新教材安排了不少活動課,目的是提高同學間的合作學習的能力,培養其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活動課成功開展的前提是教師先制訂出設計方案,劃分學習小組,布置有關任務,學生在課前廣泛收集資料、處理信息。教師要及時了解各學習小組的準備情況,并給予幫助。無論是課前準備還是活動的進行過程中,小組間都需要合作和密切的配合。如上冊中的活動課一“尋找歷史”一課,教師首先指導學生分組、分類收集有關能反映歷史的資料,明確活動課的責任分工,讓學生通過自己收集的內容,了解到歷史學科的某一個特點。經過準備,第二步進行分組交流,然后再由每組選出的代表上講臺,代表本組向全班同學介紹和展示,最后教師點評各組的課前準備和課堂表現,給各組打分。

            四、合作學習應處理好的三個關系

            (一)師生關系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師生是一種互相尊重、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平等、民主交往和“伙伴”關系。師生感情融洽,雙方都心情舒暢。這有助于發揮師生之間教與學的積極性、主動性。“親其師,信其道”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教師應以自己的才華、人格和儀表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做學生的朋友,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與人格,努力營造課堂間和諧的人際關系。

            (二)群體與個體的關系

            小組合作學習為群體學習模式,要充分利用個體的學習資源和學習優勢,形成合力,提高學生整體素質。長期以來,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淡化了學生個性的培養。我們施教的對象是千差萬別、性格迥異的人,教師在課上應充分發揚民主,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充分展露他們各自的智慧的火花,而不能只集中在少數幾個成績好或差生的身上,帶動全班學生都能參與活動,調動全班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全班學生共同進步。

            (三)合作與競爭的關系

            在合作過程中,學生之間要取長補短,提高學習效率。同時激勵學生形成一種奮力進取的競爭態勢。當今時代對人才的需求愈來愈高,競爭也愈來愈激烈,社會合作性也得到了應有的關注。作為教師,我們應為學生努力營造這種氛圍,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為將來他們踏上社會夯實基礎,早作準備。

            總之,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有效的合作學習,能喚醒沉睡的潛能,開啟幽閉的心智,增加信息的交流,培養互助合作的精神,鍛煉組織管理的能力。歷史教師要不斷學習教育理論,轉變教育觀念,積極營造適合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環境,時刻把握以學生發展為本這根主線,讓歷史課堂教學充滿時代的勃勃生機和煥發活力。

            參考文獻

            ①王坦:《合作學習論》教育科學出版社1994年版

            ②課程教材研究簡訊:新課程與學習方式的變革2001年第18期

            ③施良方、崔永漷主編《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收藏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www.scgzkg.ne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日韩AV高清无码|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免费一| 超清中文乱码字幕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 一二三四在线播放免费观看中文版视频 |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 成人无码小视频在线观看|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无码专区 | 亚洲福利中文字幕在线网址|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 亚洲中久无码不卡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 熟妇人妻中文a∨无码| 欧美日韩国产中文精品字幕自在自线 | 久久午夜福利无码1000合集| 精品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3D日动漫|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观看 亚洲爆乳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直播 |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一二三区| 成?∨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黄A无码片内射无码视频 | 人妻丰满熟妇岳AV无码区HD|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 |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 被夫の上司に犯中文字幕| 午夜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网站|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伊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中文| 亚洲AV无码专区日韩|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中文| 亚洲色中文字幕无码AV|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伊人久久无码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