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知識點 > 高考政治知識點 > 輝煌60年:"中國創造"日新月異 人才強國蓄勢待發

          輝煌60年:"中國創造"日新月異 人才強國蓄勢待發

          來源:網絡資源 2009-10-20 17:01:29

          [標簽:啟蒙教育]

            摘要:科技強則國強。“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極大地增強了國家實力、提高了國際地位、振奮了民族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在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上奮勇前進!
            科技篇

            “經過60年奮斗,我國已經發展成為學科體系較為完備、科技人力資源世界第一、科技成果不斷涌現的科技大國。”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李學勇說,從“向科學進軍”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從“科教興國”到“建設創新型國家”,黨中央在國家發展的關鍵時期做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科技事業在艱難中起步,在改革中前行,在創新中發展,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生改善和國家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從兩彈一星到載人飛船

            增強國家實力

            振奮民族精神

            1964年10月16日,舉國歡騰、世界矚目:這天下午3時,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新中國成為繼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之后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令國人振奮的消息相繼傳來:1967年6月17日,我國成功爆炸第一顆氫彈;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

            1971年,楊振寧博士首次回國,當他從摯友鄧稼先那里得知“兩彈”全部是由中國人自己研制的消息時,禁不住淚流滿面……

            改革開放以來,航天科技不斷實現新跨越,服務于國家發展、探索宇宙奧秘:

            2003年10月16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降落;2008年9月27日,航天員翟志剛成功出艙,向世人宣告: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出艙技術的國家;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發射升空,開啟了中國深空探測的新里程……

            科技強則國強。“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極大地增強了國家實力、提高了國際地位、振奮了民族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在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上奮勇前進!

            教育篇

            民族振興,教育為本;國家興旺,教育奠基。60年來,我國教育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創造了人間奇跡;60年間,教育改變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命運,數以千萬計的人才也深刻地改變著中國的命運。

            從確立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到實施科教興國作為基本國策,再到人才強國戰略……我國教育實現了一次次歷史跨越,為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奠定了堅實基礎。

            上學機會更多

            “學有所教”

            理想成真

            2008年9月1日,我國全面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城鄉義務教育階段1.6億學生的學雜費全部免除。這一天,貴州省臺江縣民族中學校長龍峰開心地笑了,“不管城鄉,所有娃兒都準時來到學校。”

            在一個13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中華民族千年來“學有所教”的理想實現。

            從新中國誕生起,我國政府就把提高民族素質、普及義務教育當做義不容辭的責任。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規定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實行普及教育”。1986年,義務教育法頒布,明確提出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新千年伊始,中國向世界兌現承諾:如期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目標!

            我們用不到20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上百年才完成的歷程!

            為縮小東西部和城鄉義務教育差距,國家先后實施西部“兩基”攻堅計劃、“兩免一補”工程。到2007年底,“兩基”攻堅計劃如期完成,全國“普九”人口達99.3%。

            而在高等教育領域,始于世紀之交的變革為很多人的人生帶來轉機。1999年,高校擴大招生規模,使我國高等教育闊步邁入大眾化時代。2007年,高等教育在校生規模超過2700萬人,居世界第一。

            改革開放為莘莘學子提供了向世界學習的機會。我國出國留學規模由1978年的860人發展到2007年的14.45萬人。

            從“曙光”到3G

            支撐經濟發展

            帶動產業跨越

            上世紀80年代末,我國一家公司從國外引進一套高性能計算機,安裝在一個透明的玻璃機房里面,鑰匙只能由外國工程師控制!而今天,我國自行研發的“曙光”、“銀河”等同行攜手作戰,奪回了國內高性能計算機市場的半壁江山。

            改革開放以來,科技工作者著力自主創新,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支撐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帶動重大產業跨越發展:

            去年全國國家高新區的營業收入超過65000億元,高技術產品在全部出口總額中的比例達到30%,平均萬元GDP能耗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40%,萬人專利授權數30.7件,直逼美國硅谷;

            我國自主發明的激光照排技術,打入日本和西方市場。由中科院化學所發明的新一代打印制版技術——基于納米材料的綠色印刷制版技術,將迎來印刷技術的第三次革命;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的通信技術被國外公司壟斷。而今,華為、中興等創新型企業的產品已占據國內市場的主要份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D-SCDMA被國際電信聯盟確定為3G的三大標準之一,已進入大規模商用階段……

            超超臨界燃煤發電、高性能寬帶信息網、高溫氣冷堆核電站……伴隨著一項項重大創新成果的開發應用,“中國制造”正向“中國創造”大步挺進!

            從雜交稻到甲感“苗”

            保障健康安全

            提升生活品質

            1994年,一位美國學者提出了“誰來養活中國”的問題。在華夏大地的稻田里,農民打扮的袁隆平院士從容作答:中國不但能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還能支持兄弟國家!

            讓科技成果惠及億萬群眾,是科技事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應對突發事件,科技工作者都交出了亮麗的答卷:

            1950年,我國水稻畝產不足200公斤,現已提高到800公斤,已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引進、推廣高產的雜交水稻;

            2008北京奧運期間,我國自主研發的595輛環保新能源汽車實現奧運史上最大規模的電動汽車示范運行;

            去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一幅幅清晰的衛星遙感圖片,為搶險救災提供了及時準確的決策依據;

            今年甲感襲來時,科技工作者僅用50多天就生產出疫苗……

            “黨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科技被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科技工作者肩負著重大的歷史使命。”展望未來,李學勇認為,“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必須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重要機遇,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中心任務,堅持創新驅動,發揮科技對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切實貢獻。”

            求學選擇更廣

            基本確立

            現代體系

            今年開學,從湖北省隨州市中學畢業的李曉琳沒有讀普通高中,而是選擇了當地的職業技術學校。“我愿意掌握一門技術,以后就業方便。”據了解,我國中職畢業生就業率連續4年超過95%。

            在義務教育階段實施“兩免一補”政策,在非義務教育階段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2007新學年,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建立健全了國家獎、助學金制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都能上得起大學、接受職業教育。同年,師范生免費教育開始在6所師范大學試行;今年起,全國農村中職教育逐步免費。

            新中國成立后,職業教育一直是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搖籃。到2008年,全國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招生達1100萬人,在校生超過3000萬人,分別占據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與此同時,繼續教育和成人教育發展迅速,基本滿足了人民群眾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當前,我國現代化教育體系基本確立。2008年全國各級各類在校學生達2.6億,其中1.6億學生正在接受九年義務教育;1900多萬初中畢業生中,有85%以上升入高中階段教育學校;830多萬普通高中畢業生中,有73%以上升入高等學校;還有100多萬碩士研究生和24萬博士研究生。此外,每年還有1億多人次接受各種形式的社會教育培訓。

            教育發展更好

            人力資源

            建設強國

            最新國家科技獎勵數據表明:近5年,高校獲國家自然科學獎93項,占全國總數55.4%,獲國家技術發明獎108項,占全國總數55.7%。“可見,我國高校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北京理工大學名譽校長、兩院院士王越告訴記者,近年來“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實施,為我國建設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學科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今世界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

            1999年,素質教育納入國家重大政策范疇,豐富了教育方針的時代內涵。2001年又啟動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這些年來,通過在基礎教育領域實施新課程改革,在職業教育領域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的人才培養模式,在高等教育領域實施質量工程,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60年教育巨變,還體現在教師數量和素質的明顯提升。1949年,我國各級各類學校專任教師總數僅為93.5萬人,2008年增加到1375.4萬人。

            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經過60年發展,我國教育進入全面提高質量的新階段、讓孩子們上好學的新階段、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新階段。

            從人口大國到人力資源強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教育再次蓄勢待發!


           

          收藏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www.scgzkg.net . All Rights Reserved

          人妻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3D日动漫 |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中文字幕无码AV波多野吉衣| 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一本本月无码-| 久久e热在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99| 亚洲精品97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下载 | 中文字幕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无码精品前田一区二区| 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不卡| 高潮潮喷奶水飞溅视频无码|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无码内射|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 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无码|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片|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人妻系列AV无码专区|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二区|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三级在线电影|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妖| 成人午夜福利免费专区无码| 波多野结AV衣东京热无码专区|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果冻不卡| 日韩a级无码免费视频| 无码八A片人妻少妇久久| 内射人妻少妇无码一本一道 |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喷水 |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日韩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 无码AV波多野结衣久久|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fc2| 无码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蜜芽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蜜桃| 久99久无码精品视频免费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