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教案:《偉大的抗日戰爭》教學設計(7)
2018-11-24 09:07:52網絡整理
★解釋概念:
(1)關內關外(略)
(2)抗日救亡運動,是中國人民抗日斗爭第一階段的內容。它是“九一八”事變后,由于國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中國軍民自發起來,維護國家主權,抵抗日本侵略的愛國行為。是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結果。它包括前方中國軍民抗日和后方人民斗爭兩方面內容。
★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與提示閱讀教材后完成下表:
愛國力量 |
抗日救亡運動的主要史實 |
|
|
|
|
|
|
|
|
教師分析西安事變發生的原因、和平解決的原因及和平解決的意義:
①西安事變發生的原因
◇根本原因:華北事變后,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危機。
◇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推動,特別是一二·九運動的影響;
◇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
◇蔣介石頑固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逼張、楊剿共并親赴西安督戰,是事變發生的直接原因。
②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原因
◇日本的侵華加劇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
◇中共從民族利益出發,提出和平解決主張,并積極參與談判。
◇國民黨內親英美派要求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營救蔣介石。
◇蔣介石答應停止內戰,聯共抗日。
③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
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和平、由分裂對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
★討論:1931~1937年中國抗日救亡運動的原因、特點和影響?
(1)原因:①日本大舉侵華,中華民族面臨的危機空前嚴重。
②蔣介石對日本侵略一味妥協退讓,壓制全國人民的抗日活動。
③中國共產黨的號召、宣傳與領導。
(2)特點:
①廣泛性(區域和階層):區域廣,波及東北、華北、上海、福建等地。
各階層各黨派都投身其中。東北軍民;學生;國民黨愛國力量;許多民主黨派
和群眾團體;這次運動的群眾基礎十分廣泛。
②抗日與反蔣相結合。(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內”—— 抗日必反蔣 )
③艱巨性
(3)影響:
①打擊了日本在東北的殖民統治,揭露了日本吞并華北的陰謀和企圖滅亡中國的野心。
②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新覺醒。
③促使國共兩黨調整政策,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④促使中國政局由內戰、對峙到合作抗日的轉變,為實現全民族抗戰作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