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高考歷史復習:中國近代史命題研究與備考策略
來源:新浪博客—東坡書院 2009-04-03 10:32:21
一、近兩年來中國近代史(1840—1949年)在高考中已經考查的內容
中國近代史既是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列強侵略、奴役中國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國人民不斷反抗內外壓迫的抗爭史,更是各階級、各階層的人士尋求救國救民真理、改造中國、發展中國的探索史。反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和反封建、實現國家近代化一直是中華民族百余年近代歷史的主流。
中國近代史起于1840年鴉片戰爭,止于1949年中國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約110年的歷史。前后分為兩個時期,即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2007—2008年在全國各地的高考歷史或文科綜合試題中所考查過的中國近代史內容主要有:
試 |
2007年高考考查的主要知識點 |
2007年高考考查的主要知識點
|
全國卷
|
卷Ⅰ:清末湘軍的組織形式;甲午戰爭后新軍的主要特點;廣州國民革命軍與以往各式軍隊的主要區別;“民教沖突”最多的三個年份說明什么?“RUE HART” 設立的時間;蔣介石開始掌握國民黨最高軍事權力的事件。卷Ⅱ:從乾隆年間起,達賴和班禪繼承人產生方式;介紹西藏風土人情,建議政府防范外敵入侵的著作;1944年美國駐華使館設立地點;孫中山《民族主義》材料題。
|
卷Ⅰ:洋務派“聽該商董等自立條議”的企業;梁啟超“科學萬能說”的原因;陜甘寧邊區選舉制度;開辟了中國與西方列國之間關系新紀元的大事。
|
北京卷
|
體現洋務派“求富”主張的實踐活動;民國初期實業蓬勃發展的表現;辛亥革命后國民黨未能組閣的直接原因;新中國建立后,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提高的表現;孫中山、毛澤東的理論來源、基本主張、實踐過程和結果。 | 太平天國直接體現抗災意愿的主張;與《北京晚報》創刊、復刊時所對應的口號;解讀《鄧小平文選》中的4個精辟論斷;寫出江西瑞金、井岡山、南昌相對應的歷史事件的意義。 |
天津卷
|
“平均地權”“耕者有其田”的主張由中國共產黨卓有成功付諸實施的原因;1937年抗日三項主張的主旨;康有為奏折的材料題。廣州、天津等被開辟為通商口岸的條約,通商口岸城市發展的主要特點。
|
清末張謇投身近代工商業反映的觀念意識;“三不管”從本質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特點;1895年俄國為保護西伯利亞鐵路的修筑“采取適當措施”;新式學堂創辦者及其作用。 |
重慶卷
|
抗日根據地適應現實要求的經濟內容;開創仿造西方戰艦先河的著名人物;中國共產黨第一個早期組織負責人;1919年重慶《川東學生周刊》創刊宗旨的理解;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教育變革歷史背景、評價材料題。 | 近代主張或贊同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人物;洋務派與頑固派的爭辯核心;農村革命根據地經濟建設的主要內容;蔣介石的廬山講話發表的時間;太平天國方案中提出了改善百姓生活的辦法; |
四川卷
|
系統闡述民生思想并把它作為綱領的政治派別;《川江號子·好男當兵上前線》創作的時間;材料題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學習西方文化的過程中,中國知識界關注的重點。 | 近代中國協定關稅特權逐步為西方列強所共享的過程;1904年立憲派的普遍希望;1923年胡適文中的“名詞”之含義;抗戰時期,中共土地政策的主要目的;解放戰爭時期,中共的土地政策。
|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