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09-02 17:17:47
馬來西亞語(BahasaMalaysia)也稱作馬來語(BahasaMelayu),馬來語主要應用于馬來西亞以及馬來西亞的鄰國,如泰國、新加坡、文萊、科科斯群島以及印尼蘇門達臘島的部分地區。是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文萊的官方語言。同印尼語一樣起源于古馬來語。1945年以前,印度尼西亞列島的許多地區也使用馬來語,但在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建立后,該國使用的馬來語被稱為印尼語。在馬來西亞,大約有1千萬人以馬來語為母語,占總人口的一半。在泰國有1百萬人,新加坡有25萬人使用馬來語。全世界使用馬來西亞語的人口在700萬到1800萬人之間。此外,馬來語在東帝汶也是工作語言之一。
在馬來西亞,馬來語被稱之為BahasaMelayu(馬來語,Malaylanguage)或BahasaMalaysia(馬來西亞語,Malaysianlanguage)。馬來西亞語是馬來西亞政府在1967年的國語法案(NationalLanguageAct)中被使用的語匯。一直到1990年以前,馬來西亞語是比較常被用來指涉馬來語的一個名稱。但是在1990年代以后,不論是官方人士或者是學院里面的學者,卻都逐漸傾向于用“馬來語”——這是馬來語版的“馬來西亞聯邦憲法”中所使用的語匯——來指涉馬來語。
印尼在宣布獨立以后,也是使用某種形式的馬來語當作其官方語言,但是卻將其稱之為BahasaIndonesia(印尼語)。至于在文萊和新加坡,他們所使用的馬來語則是被簡單稱為Malay(馬來語)或者是BahasaMelayu(馬來語言)。
基本上,所謂馬來語和印尼語言的區別,是基于政治上的原因,而不是基于語言學上的考慮。使用這兩種語言的人基本上是可以互相溝通的,雖然有不少語匯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馬來方言彼此之間反而無法完全互相溝通。比如說,對很多馬來人而言,他們就很難理解克蘭譚語(Kelantanese)的發音。此外,印尼爪哇的馬來語(JavaneseMalay),則是擁有很多特有的詞匯,即使是熟悉馬來語的馬來人也無法完全理解這些詞匯的意思。
馬來語屬于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從14世紀開始,隨著越來越多的馬來人阪依伊斯蘭教,他們開始使用一種叫作Jawi的阿拉伯文書寫體的變體。19世紀,英國人基于羅馬字母設計了現在普遍使用的馬來文字,而印尼文則是由荷蘭人設計的。除了拼寫之外,印尼文和馬來文的區別不大。馬來語的語法與西歐語言有著根本的不同。馬來語沒有詞前綴和詞后綴,而相應的功能則由附加單詞來實現。而名詞的復數形式則由簡單的將該名詞重復說兩次來實現,比如,"rumah-rumah"的意思就是"houses"。而跟在數詞后面的名詞又恢復為單數形式,并且添加了一個數量單位,有些類似于英文"sevenheadofcattle"的結構。馬來語里有許多這樣的數量單位,比如,動物(ekor-頭,tail),人(orang-人,man),以及花、珠寶、絲線甚至魚網的單位。"兩只貓"(Twocats)在馬來語是"duaekorkuching"(two-tail-cat),兩個小孩(Twochildren)在馬來語里則是"budakduaorang"(child-two-man)。
馬來語中的許多單詞源自梵語和阿拉伯語。英語中來自馬來語的單詞包括:orangutan(猩猩)、gingham(有條紋或方格紋的棉布)、sarong(圍裙)、bamboo(竹子)、rattan(藤)、kapok(木棉)、paddy(稻谷)、amok(殺人狂)。
本專業培養既有扎實的印尼語語言基礎知識和熟練的聽、說、讀、寫、譯技能,又了解印尼地理、歷史、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概況,并掌握較強的英語交際能力,能在外事、經貿、文教、旅游等部門從事翻譯、研究、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級印尼語/英語雙外語復合人才。
本專業實行“印尼語+英語”雙外語復合型教學模式。核心課程有:基礎印尼語、高級印尼語、印尼語視聽、印尼語閱讀、印尼文學作品選讀、印尼語寫作、印尼語翻譯、印尼語口譯、印尼語報刊選讀、印尼語導游、印尼概況、印尼-馬來文化以及綜合英語、英語視聽、英語閱讀、交際英語、英語筆譯、英語口譯、經貿英語、英語文學作品選讀、西方社會與文化等。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www.scgzkg.net . All Rights Reserved